深艺绽新花 传承接创新
东阳湖溪一根麻草编织乡村共富网
记者 黄娇丽 文/摄
日前,在东阳市湖溪镇南塘村“志成墙纸・共富工坊”二楼,20余台织机有序运转。64岁村民张跃娟边织边说:“我娘家就在南塘村,从小就会这手艺。工坊一直开着,我空下来就和姐妹来织一织,每月能挣3000元左右。”
这样的村民,当天工坊里还有20多个。“来得勤的朋友,一个月能挣四五千元。”张跃娟补充。此时,几名非遗爱好者正专注参观织机结构和编织工艺。南塘墙纸背后,是一项古老技艺为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注入强劲动力。
古艺绽新花,叩响致富门
南塘村草编墙纸技艺源自民间传统土布编织技艺,以草、麻、藤等天然纤维为纬线,在传统木制织机上手工编织。
20世纪70年代,南塘村村民主要靠务农为生,收入微薄、单一。浙江志成工艺墙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黎云的父亲、时任南塘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光才一心想要带领村民致富。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他便带领大家用草、麻为原料织出草编墙纸,借助广交会将订单销往国外,并创办当地首家草编墙纸企业——南塘墙纸厂。由此,家家户户的织布机变成增收工具,南塘村迅速发展为浙江闻名的墙纸专业村。
传承接创新,产业大升级
1988年,31岁的张黎云守住父亲带领村民致富的初心,成立东阳郭宅“三一”墙纸厂。创业初期,他请父亲把控技术,提出“三步走”经营思路,并抓住“三来一补”政策红利,短短一年多企业订单从“吃不饱”转变为“吃不完”。短短3年,乡镇小作坊发展成为全国首家草编墙纸中外合资企业——浙江志成工艺墙纸有限公司。
如今,“志成墙纸”已具备年产250万米草编墙纸和7200万米其他墙纸的生产规模,是“品字标浙江制造”植物纤维墙纸团体标准制定者、全国唯一经中国墙纸墙布分会授牌的草编墙纸非遗研发、生产基地。2019年2月,张黎云荣获“中国墙纸墙布行业终身成就奖”。如今,传承接力棒交到张黎云儿子张剑锋手中,他带领研发团队在草编墙纸的材料、工艺上持续创新。
工坊连万家,振兴新画卷
张黎云常说:企业要对民众负责,对社会尽责。“当年父亲靠土布机带富一个村,如今我们要用非遗激活一方经济。”“志成墙纸”将编织工作委托给农户,让农民通过种植原料增收,还能赚取编织加工费,形成完整生产加工链,带动本地60多人就业。
本世纪初,“志成墙纸”将草编墙纸制作技艺传播到省外,先后在广东、安徽等省设立“共富工坊”,带动500多户农户增收,公司每年支付农户加工费近千万元,荣获东阳市政府带动农民致富“特别贡献奖”。
2022年12月,“志成墙纸”与南塘村签订村企联建协议,腾出700多平方米厂房设立“志成墙纸・共富工坊”,新制作40台织机,免费向周边村民开放。村民随时能来工坊编织墙纸网,每年助力村集体及村民增收120多万元。
作为非遗传承人,张黎云建立“非遗工坊”,培训留守妇女编织技法。工坊楼下设非遗展馆,楼上展示非遗技艺制作过程,成为吸引游客的观光项目,每年吸引研学团队、非遗爱好者等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我们计划与东阳木雕等更多非遗项目联合开发文创类产品,让草编墙纸焕发新光彩。”张黎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