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人文

唐力新与兰溪毛峰

唐力新

《浙江名茶》

庄晚芳送给唐力新一幅手迹

三 白

说到兰溪毛峰,很多人知道曾经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外国访问团,但至于为什么会选兰溪毛峰,怕是鲜为人知。说起来,这与一个兰溪人唐力新有关。今年是他100周年诞辰,其家属将其遗作整理成《浙江名茶》一书进行出版,也给当年的事情内幕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唐力新,1925年4月出生于兰溪市黄店镇上唐村,近代著名茶学家,1986年4月因病去世。194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茶叶专业,毕业后长期在浙江省茶叶公司工作,直至去世。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茶界泰斗庄晚芳评价他是“一生许茶”。

唐力新从事茶业30多年,一直在茶叶生产第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参与制定有关茶叶收购价格、收购政策。他在公司担任业务科副科长,分管原料采购、茶叶收购等,但他从不滥用职权,坑害茶农。每到一地,他必与茶农打成一片,深入了解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环境和茶叶生产等情况,再根据实情制定收购价格与政策。他还热心为当地茶农进行技术培训,与当地茶叶技术人员一起,恢复与创制名茶,如“江山绿牡丹”“兰溪毛峰”“普陀佛茶”“径山香茗”等都倾注了心血,唐力新为促进浙江名茶生产,提高茶叶质量作出了积极贡献。《浙江名茶》一书中罗列了全省25种名茶,如东阳东白、开化龙顶、建德苞茶等,对每一种茶的产地、制作工艺、历史文化及销售情况等都一一作介绍,十分详尽,不失为很好的名茶文化挖掘与保护参考史料。

唐力新在公司历任业务科副科长、业务指导科副科长等,曾任中国茶叶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茶人之家”副理事长、《茶叶》杂志副主编等,与人合作出版《中国名茶》《浙江茶叶》《饮茶漫话》等。由于历史原因,他所任职务皆为副职,主编的著作也都署名于他人之后,对此他从无怨言,只问业务上的耕耘,不求名利上的收获。即便在茶叶界享有“大师”之誉,仍然衣着朴素,为人十分低调。杭州茶人赵天相在回忆录中描述第一次见到唐大师的印象是“一个衣着朴素,几近邋遢,脸膛黝黑,不修边幅,眼睑好像熬夜过度而显得微肿的五十开外的人”。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没有对名茶统一的标准认定。有的说名山名水产“名茶”,有的说被历史名人写过文章的就叫“名茶”,还有的说被皇帝封过贡品的就叫“名茶”,众说纷纭。对此,1983年唐力新撰写《关于名茶的论述》对名茶的概念与特征进行一一阐述,得到茶界的一致认可。他认为名茶大致有四个条件,一是“产区自然条件优越”,二是“茶树品种优良”,三是“标准采摘,制作工艺精湛,外形美观,色、香、味各有特色”,四是“具有一定的商品量和销售市场”。进而他对名茶的形、色、香、味又提出标准说,形要“大方、雅致,匀净一致,独具风格”,色要“嫩绿或翠绿,鲜活有神,调和舒适”,闻之要“具有花、果的芳香,馥郁、清爽、持久”,品之“醇和鲜爽,回味甘甜可口”,观之汤色“绿中微嫩呈黄,清澈明亮,活泼协调”,观之茶形“芽叶完整、匀齐,色泽鲜明”,此茶方为名茶。

该文作为《浙江名茶》开篇,对全书具有指导意义,开卷介绍浙江名茶之前,让读者对名茶的概念有所了解。唐力新在罗列了名茶的种种标准之后,也对当时的种种说法给予回应,表示名山名水即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产出名茶的先决条件。而名人雅士的歌咏、帝王将相的青睐、佛教圣地的造化等都是对名茶传播的一种推广形式,如西湖龙井、普陀佛茶等之所以闻名遐迩与这些原因是分不开的。

在该书《兰溪毛峰》一文中,唐力新对兰溪毛峰名茶的标准进行了一一对照。他在开篇即写道:“兰溪毛峰,产于兰溪县西北山区,是20世纪70年代新创的名茶,为浙江名茶中的新秀之一。”很显然,在此之前,兰溪毛峰还不是名茶,那么兰溪毛峰何以会成为名茶的呢?

1972年,周恩来总理要求浙江准备1000公斤高档茶叶作为国礼送给某国访华团。由于龙井茶叶产量少,这可急坏了浙江省茶叶公司。于是有人建议从外省调剂,有人反对,认为有失浙江的面子。这时,唐力新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将兰溪品质优越的“云雾毛峰”进行工艺提升以满足外交所需。他之所以推介兰溪茶叶,不仅仅是出于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更是因他对兰溪茶叶的了解与信任。当年,兰溪县下陈公社和朱家公社都种植茶树,茶园分布在海拔七八百米的高山上,发芽较早,品质相当不错。经商讨,领导、专家对唐力新的提议给予肯定,并当场决定由浙江省茶叶公司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组成“云雾毛峰”茶叶研制课题组,按时保质完成了周总理交给浙江的任务。从此,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兰溪“云雾毛峰”声名远扬。1973年起,兰溪“云雾毛峰”茶对外统称兰溪毛峰。1979年,唐力新与庄晚芳等合编的《中国名茶》一书出版,兰溪毛峰名列第22位。此后,兰溪毛峰多次获得浙江省名优茶、中国精品名茶金奖等荣誉。2017年8月,兰溪毛峰顺利通过农业部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从此兰溪毛峰也成为兰溪农业的一张金名片。

《兰溪毛峰》一文写于1985年12月8日,是该书所有文章中成稿最晚的一篇。这时候他已经身患重症卧病在床,4个月后辞世。该文对兰溪毛峰的生长环境、特征、采摘标准、制作工艺等更加系统性地进行了一一介绍,还特别提到了茉莉毛峰茶的制作工艺,因为融入了茉莉的花香,更具浓郁的清香,现在这种花茶在兰溪黄店已经重新研制生产。

由于历史原因,唐力新一直没能入党。1985年11月,受亦师亦友的庄晚芳教授影响与推荐,已满60岁的唐力新加入中国民主同盟。至1986年去世,他的盟龄不足6个月。正是这一段特殊的历史,见证唐力新与庄晚芳之间的深厚友谊。

庄晚芳(1908—1996),福建省惠安县人,大唐力新17岁,当代中国十大茶人排名第八位。1949年唐力新毕业那年庄晚芳调入复旦大学农学院任教授,很有可能两人当时就有所交集。1954年调任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195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先后任浙江省公安厅十一处茶叶技术顾问、浙江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等。从此,两人在茶叶技术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交流与探讨。两人先后合作出版过不少茶叶方面的著作。唐力新受他影响,后期倾心于中国茶道礼仪的研究设计,即便在病重期间,还念念不忘未完成的《中国茶礼》。

1986年3月,庄晚芳出差福建回杭州,听说唐力新重病住院,连家都没来得及回直奔医院,给他送去一包福建带回的好茶,并赠言鼓励道:“茶味禅味正气味,道香佛香心灵香。安心静养,必能痊愈,而后康乐。”唐力新激动得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事后写了一篇《答谢恩师庄公赠送佳茗良言》,其中写道:“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人民,救我者共产党,知我者恩师、盟友,庄公也!不才平日茶禅研究不力,茶味、禅味、道香、佛香体会肤浅。恶魔缠身,幸多方关怀,四面救援,有如神佑,未知恶魔安敢附身耶?自知夕阳将西沉,待残体稍有复苏,将用尽余晖,继成《中国茶礼》拙作,不负庄公平日所示,亦了平生之愿。苍天应有识,茶禅应显灵,乞赐光明,以答谢党、国家与人民,也不负有心茶人!”但苍天并未护佑,一月之后,驾鹤归西,《中国茶礼》之著亦成未竟之志。

庄晚芳惊闻噩耗提笔写下“忆望病床悲泪言,几经周折为茶新。如今不幸离人间,感慨沧桑如梦神”的诗句,其悲痛之情令人动容。一月之后的一个夜晚,他再次念及唐力新,想起以前两人对茶礼茶德的彻夜长谈,相知恨短,仰天叹道:“昔年共上密泉山,感慨人为事反惝。岂料如今君不在,饮茶漫话偕谁谈?”十年后,庄晚芳亦随之西去,著名作家王旭烽将自己刚刚出版的长篇小说茶人三部曲之一的《南方有嘉木》焚其墓前。

庄晚芳曾送给唐力新一幅手迹,上书:“茶美精神爽,泉美茶香异,人美名茶敬,境美万家孝”。茶美、水美、人美、境美,这也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从此,唐力新“一生许茶”的专业精神,一心为民的实干精神,一心向党的忠诚精神也成为兰溪茶人共同信奉的茶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