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心书写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篇章
□记者 周垚
今年的全球经贸格局,如激流奔涌,挑战与机遇交织。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金华开发区以“弄潮儿”的姿态迎难而上,交出了一份逆势突围的亮眼答卷——1~2月进出口总额22.74亿元,同比增长26.05%,增速全市第一。这逆势上扬的曲线背后,既是企业“敢闯敢拼”的智慧担当,也是开发区政企同心、共赴开放新征程的生动缩影。
在百年变局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上,外贸行业首当其冲。国际需求收缩、供应链重构、贸易壁垒高筑等难题如重锤击石,但金开企业却以“硬核实力”给出了答案。金华润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在非洲的服装业务量,从2015年以来翻了20倍,其企业品牌“YOU&ME”已颇具名气。目前,企业还在尼日利亚建设了4万平方米的厂房仓库,新增了与绿源合作的电动车等新能源产品,发展势头强劲。
信心,是这场突围战的另一把钥匙。中国外贸的“基本盘”始终稳固——去年全国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红利加速释放、“一带一路”合作深化,为金开企业提供了广阔舞台。金华市汉造贸易有限公司主动求变,打破传统外贸模式,加快产品创新和入市进度,已与400多家合作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其中有50家以上合作金额都超过1000万元。
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品牌,从传统制造到智能绿色转型,开发区企业用创新撕开了市场缺口,本地政策的强力加持更添底气。面对企业“出海”的堵点,开发区以“精准服务”破题。去年全年组织300余家次企业“出海”抢订单,补贴力度持续加码,全力护航企业“轻装上阵”。大力支持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等新业态的崛起,海外仓、境外营销网络布局获真金白银注入。去年,开发区新增出口网店150家,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52亿元,传统制造企业借力“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焕发新生。
政策与市场的同频共振,让企业敢于跳出一域谋全局,将东南亚、非洲等新兴市场纳入版图。正如开发区一位跨境电商业者感慨:“过去卖产品,现在卖品牌;过去靠展会,现在靠流量。”
外贸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更是开发区的生命线。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开发区锚定“千亿工业攻坚年”目标,外贸的“稳”与“进”仍是关键。但我们的挑战依然存在:与义乌等外贸巨擘相比,开发区124亿元的进出口总额仍是“小个子”;全球产业链调整的“灰犀牛”风险犹在;国际贸易秩序动荡……如何破局?答案藏在“政企同心”四字中。
对企业而言,需从“跟跑者”转向“领跑者”——以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以绿色转型应对国际碳壁垒,以“自主品牌”撕掉“代工标签”。对政府而言,则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将“百团千企拓市场”进行到底,让政策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更长远来看,开发区需借力“一带一路”和RCEP,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胜势,打造“国际范”与“金开味”兼具的产业生态。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我们用实践证明:当“实干争先”的政府与“敢闯敢拼”的企业同向发力,变局亦是新局的起点。面对美国关税的极限施压,我们既要有信心、有底气,更要心中有数、手里有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齐心协力在变局中书写逆势突围的金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