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5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这一生,做好医者这一件事就好了”

——记人民群众的好医生邵文琰

记者 胡雅心

他扎根乡镇卫生院32年,先后至上级医院麻醉科、眼耳鼻喉科进修,参与手术麻醉4000余例,并创建眼耳鼻喉科,填补了基层卫生院的医疗空白。

他一心一意扑在业务上,每年2/3以上的节假日及休息日坚守岗位,年完成门诊2.3万余人次,收治病人近400例,手术200余人次。

他先后获得金华市“十佳医生”、金华市卫生系统“行业青年标兵”、开发区“优秀医生”、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开发区“最美职工”、婺城区“十佳医生”等诸多荣誉称号。

他,就是金华开发区洋埠镇卫生院副院长邵文琰。

填补基层医疗空白 让群众“医”路畅通

1992年,邵文琰从金华卫校毕业分配到洋埠卫生院工作。当时的洋埠卫生院只是一间老房子,环境十分简陋,医疗器械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等“老三样”,条件差、人员少、医疗资源紧张,连基本的常见病手术也无法开展,村民只能去上级医院做手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同时培养年轻的医疗后备人才,第二年,邵文琰被派到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进修一年。

麻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是患者的“生命保护神”。作为洋埠卫生院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麻醉医生,邵文琰深感责任重大,他跟随专家边学习边实践,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病人的术中风险管控。

1995年,来自衢州市龙游县湖镇镇的一位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被送至洋埠卫生院救治。由上级医院的专家主刀,进修归来的邵文琰负责麻醉工作。1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这是洋埠卫生院的第一例手术。此后,洋埠卫生院每年都要开展200多例手术,胆囊炎、肠梗阻、胃穿孔、剖腹产、骨折等常见病手术终于能在基层医院完成。

为进一步满足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医的需求,1999年,洋埠镇卫生院派邵文琰到市中医医院进修,并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投入10万元购置基础的检查设施和手术设备,创建眼耳鼻喉科。邵文琰从零起步,向专家虚心学习,认真总结经验,并在上级专家支持下业务量不断增加,至今已开展白内障手术3000余例。2017年,洋埠卫生院眼耳鼻喉科获首批金华市基层特色专科。

如今,干眼症患者日益增多,邵文琰结合实际,开展多项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如运用眼中药熏蒸按摩方法治疗干眼综合征。目前,该项业务已在医院开展了5年多时间。“今年,我们已申请创建干眼症示范门诊,为更多的基层患者服务。”邵文琰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30多年的时间,邵文琰见证了洋埠卫生院翻天覆地的变化,创建了特色科室,填补了基层医疗空白,让群众“医”路更加畅通。

接诊耐心服务真心

“双心”医师名副其实

在洋埠卫生院有这样一个现象:有的患者宁愿从市区驱车20多公里来到洋埠卫生院,挂邵文琰医师的号。不少来自金华、兰溪、龙游等地的患者都慕名而来,成了邵文琰的“铁杆医粉”。

龙游湖镇的王某患有葡萄膜炎症,从第一次慕名找邵文琰求医后,再没换过医院和医师;罗埠的章某本可以在市区一家医院申请免费的白内障手术,因为信任邵文琰,在子女的支持下,78岁的她选择花钱在洋埠镇中心卫生院做了这一手术。

每天早上,邵文琰习惯提早半小时或一小时到岗,先去病房查房,与病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随后到自己的门诊室里坐诊。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病人能在当天就看上病,邵文琰在门诊室里一坐就是一上午,一直到看完最后一名病人。

邵文琰问病情很细,很多老年患者往往对疾病不够重视,有个头疼脑热都习惯熬一熬,有些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描述不清,邵文琰就刨根究底,包括既往病史、检查状况、身体感受等,再结合自己的经验去判断患者病情。还有的患者理解能力较弱,邵文琰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跟病人解释、沟通病情,反复叮嘱病人如何用药、何时复诊等注意事项。

洋埠镇一位离休老干部,数次中风后不能行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邵文琰五年如一日,坚持每天下班后上门为老人测量血压,开展医疗指导服务,直至其去世。看病之余,不少患者也喜欢跟医生倾诉家长里短,邵文琰习惯于当个聆听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有助于康复。

32年来,邵文琰与病人很少红过脸,基本未出现过医患矛盾,更无医疗纠纷发生。态度上真心诚意,诊疗上耐心细致,邵文琰成了患者眼中名副其实的“双心医师”。

承大医之训

践精诚之志

在邵文琰办公室的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上书八个字:“健康所系,医者精诚。”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唐代医者孙思邈曾撰写过一篇论述医德的重要文献,即《大医精诚》。“大医精诚是医者的第一课。”邵文琰便引述其中的“精诚”二字,作为对自己的提醒和鞭策。

“我觉得‘精诚’二字各有含义。‘精’有两重境界,既要在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多学习多总结多积累经验;还要精细入微,接诊每位患者都要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诚’也有两重境界,不仅要有医者仁心,对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还要立足诚信之基,诚心诚意对待患者,让患者了解诊疗过程、明白费用支出。”邵文琰说。

邵文琰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积极查阅资料和文献,了解致病原理,不断积累经验。除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外,只要有培训机会及专家讲课,他都会去参加讨教,还积极参加医学继续教育。1997年,邵文琰在浙江医科大学取得了大专学历。2007年,他在浙大医学院取得了本科学历并获学士学位,并先后在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基层医院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98例体会》等6篇文章。

在同事眼中,邵文琰性格文静内敛,学习非常认真、肯钻研,平时一有空就看专业书籍,一边看一边记笔记。每诊疗一个病人,他都要进行记录,不仅有症状,还有总结分析,努力把病例“吃透”。宿舍里放着他厚厚的学习、临床实践笔记。

努力之下,邵文琰从毕业时的一名内科医师,成长为如今的业务“多面手”——除内科外,还兼做五官科、麻醉等全科治疗、业务管理及家庭医生签约工作,“5+2”“白+黑”是工作常态。尽管他早就在市区买了房,更多的时候却是住在卫生院宿舍,以便紧急情况随时出诊。

邵文琰医生不仅医术好,更懂得为病人着想。特别是给乡亲们看病时,他总是能省就省,从不开大处方、不开不必要的检查,让患者明明白白付费,安安心心看病。

“这一生,做好医者这一件事就够了。”谈起工作,邵文琰的想法很简单也很真诚。择一事,终一生,他用实际行动凝成医者对生命最郑重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