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西片区国土空间规划获批
打造“西大门”枢纽 绘就产城融合新蓝图
记者 俞萍/文
通讯员 宋洁梅/摄
记者近日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开发区分局获悉,《金华市金西片区(乡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获批,标志着金华“西大门”建设迈入新阶段。
规划涵盖汤溪、罗埠、洋埠三镇,总面积202.08平方公里,以“金义都市区西部门户枢纽、金华市区西部新兴产业发展极、金华市区现代农业集中片”为总体定位,布局铁路货运、新国道、港口作业区等关键基础设施,构建“一心两区、一片两带、一屏三廊”的空间格局,为金华西部未来发展擘画新蓝图。
交通扩容 构筑西部“门户枢纽”
根据规划,金西片区交通体系将迎来系统性升级。铁路方面,除既有沪昆铁路外,未来将预留金华至黄山高铁(金衢城际)和货运铁路线位,汤溪站为铁路货运枢纽。公路网方面,将新建G330国道,并布局S215、S316、S319等省道,形成“三横两纵”骨架网络,打通与龙游、兰溪、江山等周边县市的快速通道。水运方面,衢江航道罗洋作业区将成为金华通江达海的重要节点之一。此外,片区内部将构建“2快4主干14次干”城镇道路网,并规划3处公交首末站、19处公共停车场等,实现“客货分离、城乡一体”交通目标。
交通升级将直接带动产业布局优化,产业与物流协同效应凸显。规划明确汤溪镇为新型城镇化主战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主平台,依托铁路货运枢纽和公路网络,下潘工业平台、物流仓储区将形成联动效应。罗埠镇凭借衢江航道节点优势,重点发展临港产业,打造宜居宜游的古埠风情小镇。洋埠镇则强化“西部门户”功能,推动农业与物流融合,打造农业产业示范镇。
“金西片区将形成以交通带物流、以物流促产业的良性循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乡融合
古城焕发全新活力
寻求生态保护与城乡发展的有机统一是此次规划的一大亮点。根据规划,片区将构建“一心两区、一片两带、一屏三廊”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一心两区”指打造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片区中心,建设罗埠老集镇、洋埠老集镇、下潘工业平台组成的北部城镇片区和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新城,勾勒城乡生活的美好蓝图。“一片两带”指形成一片量大质优、集中连片的耕地集聚片,沿南山山前、衢江沿岸形成两条集休闲旅游、景观营造、粮食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带,确立农业发展的坚实基础。“一屏三廊”指保护南山生态屏障和衢江、厚大溪、莘畈溪三条生态廊道,构筑生态安全的坚固屏障。
在这一框架下,古城复兴、文旅新名片被作为重点任务进行系统打造,将围绕“禅意九峰·漫游金西”主题,以姑蔑古国文化为灵魂,以“品牌景区+特色古城+风情古村+精品游线”的空间结构为骨架,以“溪水+绿道+登山步道+阡陌小道+绿色交通”的微循环为经络,串联九峰山景区、峙垅湖滨水区、古村古道等资源,打造乡村漫游生活新模式,构建“一山”“一城”“两区”“两廊”全域文旅格局。
配套升级
15分钟生活圈覆盖全域
公共服务配套方面,规划范围内将构建城镇居住型、乡村居住型、产业型三个类型的“15分钟”“5~10分钟”城乡生活圈,建设覆盖全域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提升以峙垅湖公园为核心的金西新城高等级公共服务设施能级,提升区域服务、辐射能力;提升镇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乡镇服务带动作用;完善村(社)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构建富有活力的社区中心,营造便捷的社区生活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规划落地,金西片区将划分76个详细规划单元(8个城镇单元+68个乡村单元),并纳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系统监管,建立定期体检评估机制,动态调整优化布局。
“通过规划,金西片区未来不仅是交通枢纽和产业高地,更将成为金华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之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华开发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到2035年,这片土地有望实现从传统农业镇到产城融合新市镇的跨越,真正成为“魅力金西、八婺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