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7版:人文

新锐陶艺师把春天 装进“花样”婺州窑

应佳丽 文/摄

瓷派奶茶杯、甜甜圈盖置、小粉桃花杯……走进武义县博物馆一楼大厅,可以看到展柜里陈列着花花绿绿、造型各异的茶器。或许你很难想象,这些瓶瓶罐罐居然是婺州窑。

“繁花——陈彦延武义窑器物展”展出的“繁花”系列,包含了艳丽的“繁花”、清冷的“翠美人”、童趣的“盛夏”和浪漫的“玫瑰”等四个子系列。对于见惯了传统婺州青瓷的人来说,很难不被这些花卉题材的婺州窑唤起少女心。“没想到婺州窑还能这么多姿多彩,充满春天的气息,好想买回家。”游客李女士说。

当然,博物馆的展品是不售卖的。不过,要想将这一抹春色带回家,我们可以找到它们的创作者。出生于1999年的陈彦延是一名新锐陶艺师,师从八婺工匠邵文礼大师。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画家父亲的言传身教,陈彦延自幼学习美术,并且“自由生长”。“其实刚毕业的时候在金华当过美术老师,小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也不断激起我的想象力。”陈彦延很享受和孩子们的教学过程,但这份工作除了自己喜欢的教学,还要处理其他繁杂的事情,习惯于“不被设限”的她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武义。

在父亲的影响下,陈彦延很早便接触到婺州窑,一次在武义溪里的婺州窑艺术馆与婺州窑重逢,突然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方向,“就想纯粹做美术”。2023年夏天,她在这里拜邵文礼为师,终日和画笔、泥巴、窑火为伴。这个在外人看来冷清的僻静之所,对一心只想搞创作的陈彦延来说却是天堂。在潜心学习过程中,她萌生了做“另类”婺州窑的想法,“我觉得艺术没有边界。在景德镇看到有人做手绘瓷器,我就想着自己的专业是画画,那我是不是可以用我的专业对婺州窑进行创新。师父也很支持我,叫我随便画。”

去年9月,陈彦延在婺州窑艺术馆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刚开始也尝试了很多风格,各种各样的题材都画过。”由于大学读的是园林专业,所以熟悉植物的她最终选择了画花花草草。“繁花比较艳丽,整个空间传递出热闹的氛围,翠美人以白色和紫色花为主,氛围偏清冷。”陈彦延说,尽管同一个系列用的颜料都是一样的,但画的时候稍微浓一点或者淡一点,烧制出来的效果都不一样,“也算是创作中的一些小惊喜。”

在器皿的样式上,陈彦延会以现代视角呈现出新的形制,让艺术贴近生活、贴近市场,使作品既赏心悦目又新奇实用。“婺州窑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年轻人的加入,这些作品的小清新风格为婺州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邵文礼表示,目前也有不少徒弟开始学着在陶瓷上绘画,期待这方面的尝试可以为婺州窑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潜心美术创作这些年,陈彦延的作品斩获不少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加入婺州窑大家庭后,她的“繁花”系列也通过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她本人也接到了一些旅游景区的合作邀请。“目前还是想先专心创作,把自己的工作室经营好。”陈彦延表示,希望能遇到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一起创作出更亮眼的作品,并以这样的创新方式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婺州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