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开放以来,运动大门敞开了吗?
记者 黄珊 吴彰义 张海滨 申季灵 文/摄
2025年金华市十方面民生实事提到“中小学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645家”,这一举措更好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问题。今年2月,市新闻传媒中心《市民问政》栏目邀请市教育局、市体育局、金华开发区社会事务部、浦江县教育局、金东区曙光小学等部门负责人和市民代表一起探讨如何推动校园体育资源更好地与市民共享。一段时间过去了,中小学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情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回访调查。
A
预计今年暑假全部完成
目前575所学校体育场地已开放
“天气晴好的周末,我都会陪爸妈到室外走路,除了江边公园,还会到小区边上的学校操场走几圈,塑胶跑道很适合老年人行走。”市民蒋女士说,她父母所住的小区属于老旧小区,没有实行人车分离,老年人在小区里走路锻炼并不是很方便。“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对于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来说,绝对是件大好事。”
《金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实施办法》规定,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需要具备场地符合标准、设施比较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措施到位等条件。开放前,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对学校体育设施开放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要求除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寄宿制学校以外的符合条件的公办中小学校,都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开放体育场地。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对外开放体育场地的学校有578所,目前已有575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对外开放,还有3所学校未对外开放。“婺城区蒋堂初中是因为教学楼外墙还在维修施工;金东区岭下小学校内在做基建工程,安全设施未达标;东阳市下范小学则是因为操场在施工维护,未竣工验收。”市教育局校园安全与体卫艺处工作人员黄强说,预计今年暑假符合条件的578所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将全部对外开放。
中小学校日常都有教学活动,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并非全时段开放。如何确保教学秩序的同时,尽可能开放场地满足市民健身需求,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我市将体育场地设施对外开放学校作了分类,不同类型的学校有不同的开放要求。
比如,达到“一场两门”开放标准的义务教育段非寄宿制学校为A类开放学校,按“早晚两开”要求开放,开放时间为工作日每天早(学生入校时间前)、晚(学生放学后),开放总时间不少于2小时,且安排在教学时间之外,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原则上不少于6小时;通过安装移动护栏、隔离栅等方式,分阶段完成运动场地分隔改造的义务教育段非寄宿制学校按照B类开放学校的要求,晚上(需放学或晚自习结束后)开放总时间不少于1小时,且安排在教学时间之外,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原则上不少于6小时;义务教育段寄宿制学校和高中等C类开放学校的开放时间为法定节假日、寒暑假,每天原则上不少于6小时。由于各地各校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开放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在公休日、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已对外开放学校均设立了开放时间,市民可以在“错峰”时间段到校内体育场地锻炼身体。而在周一至周五学生上学的日子,不少中小学校并未设立对外开放时间。
目前,各所学校对外开放场地以室外场地为主。市民可以在校园标准田径跑道上跑步、行走,或者在足球场、篮球场上运动。“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后,附近居民选择在学校田径场跑步,在室外篮球场打篮球,有些居民还在场地上打太极、八段锦等,运动健身方式多种多样。”金华市第九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陈英燕说。
但也有一些较为偏远的学校,虽然对外开放了体育场地,但真正进去锻炼的居民不多。如金东区源东中心学校,室外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时间是节假日的8:30—16:30。该校安保人员告诉记者:“一般没有人进来锻炼。”
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后,把好校园安全关尤为重要。在金华市西苑小学门口竖立着一块告示牌,上面写着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管理制度。其中规定,本校师生和社区居民规定时段内进入学校参加体育锻炼,需出示学生卡或本人身份证经实名登记后方可入校。
“我们学校占地20亩,面积不大,运动场地也比较局促。目前学校教学楼和体育场地之间还做不到物理隔断,我们要求进入校园的市民爱护学校的各类设施,文明锻炼。”西苑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章建兰告诉记者,学校开放至今,未发生过相关安全事件。
为了维护开放时间段校内场地的良好秩序,保障设施和人员的安全,各所学校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开放管理制度。在学校对外开放的时间段,安排专人负责巡查。记者从多所开放学校了解到,进入校园健身锻炼的居民文明素养都较高,目前未出现不文明现象。
在今年2月的市民问政访谈中,相关部门提到,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在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人员配置等方面存在困难。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市教育局做了不少努力:会同体育部门定期开展日常检查、体育指导和督查评估,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纳入教育考核,定期通报开放检查情况;进一步推动各地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财政预算,加强经费补助保障,将财政性资金投入与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有机结合,用于体育设施免费对外开放学校的场地日常维护和添置等。
B
企事业单位打开大门
方便之余期待管理精细化
作为一项利民、惠民之举,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面向社会开放,让市民共享体育资源。截至4月17日,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达到235家。
4月13日,不少青少年在婺城区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篮球场上挥洒汗水。“这里场地大,还免费,我经常和同学一起来打篮球。”住在附近的中学生小陈告诉记者,来这里打球的人什么年纪的都有,天气晴朗的周末人尤其多。
作为较早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之一,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深受周边居民欢迎。“老旧小区体育场地设施不够,家门口的单位向我们开放,满足了我们的运动需求。”家住青春路社区的居民王先生经常带孩子一起来运动。他和孩子最爱在文化站健身房锻炼。健身房配备跑步机、划船器、动感单车等十余种健身器材。“去健身场馆要花钱,这里各种器材都能用,每天晚上过来锻炼,走两步就到,特别方便。”
记者看到,城东街道综合文化站除了篮球场、健身房,还有舞操房、乒乓球室,均免费开放,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该文化站由青春路社区负责运行。周一至周日上午8点半至晚上8点(午休时间关闭),向居民开放。“这里从2020年开始对外开放,现在社区及周边社区的很多居民都知道这里,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社区工作人员小赖说。
金东区多湖街道综合文化站健身房位于东湄社区商业区,靠近数创大厦,每天中午和傍晚,吸引了一些年轻人在这里健身。4月15日,一名年轻人在健身房使用健身器材。“我们单位就在隔壁,工作之余过来锻炼放松一下。”他说,健身房休息时段开着,他和同事都觉得很方便。负责健身房开放的多湖街道综合文化站负责人施越说,为了方便群众,街道干部轮流值班,原本晚上开放的场地现在周一至周日上午8点半至晚上8点都开着。
在金华,这样的“开门”已成为一种趋势。目前,全市2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上线“浙里办”App,公开开放的时段、区域、项目,提供导航、预约投诉报修等相关服务。家门口的健身场地不断扩容,场地设施让运动更便捷,体育健身让生活更美好,群众强身健体的获得感、体验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机关企事业单位打开大门的背后,有些难题无法忽视。场地开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面临“叫好不叫座”等困境。如开放场地以健身房、篮球场为主,类型稍显单一;有的场地开放时间短,体验难言满意;还有单位表示市民素质不一,管理存在难度等。
社会知晓度也是当前的难点,部分场所未达到开放效果。4月15日傍晚,记者来到位于金东区金潭街与海棠东路交叉口的多湖街道应急消防管理站。这里的健身房周一至周五晚上6点至9点对外开放。为了方便群众,该单位实施“一场两门”,外来人员晚上从侧门进入健身房。尽管场地管理规范,但在健身房锻炼的基本是内部人员。“外面很少有人来。”一名消防员说,单位地址相对偏僻,而临近村里的群众很少健身,因此健身房开放的知晓度并不高。市民黄先生建议,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企事业单位可在明显的位置标注开放信息。
开放场地设施管理也存在挑战。青春路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健身器材过了质保期,一些市民使用时乱扔乱丢、不爱惜公物,不仅造成维修成本高,还有安全隐患。“最近一台跑步机又坏了。”该工作人员说,有人使用跑步机后不关电源,任由跑步机空跑,而值班的社区工作人员有其他工作,不可能一直盯着居民使用健身房。
从长远看,场地开放要做得更广、更深,还需要因地制宜,在导入多方资源、创新开放形式、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多做文章。
C
经过多年运行
打造全面对外开放的浦江模式
“这个周末,我们已经约好伙伴一起去学校打篮球,近一年来,我们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去。”4月16日,家住浦江南苑小学附近的居民陈晓风说,小学里有多个篮球场,不仅让周边小区居民有了一个运动场地,还让大家在运动中认识了不少球友。
南苑小学是浦江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该校位于城区,学校有5个篮球场,还有足球场、田径场和体育馆。据该校校长费黎珍介绍,体育馆是室内羽毛球馆,原来是不对外开放的。去年春季学期开学,浦江县45所中小学(校区)的体育场地全部恢复对外开放后,浦江县教育局又开放了一批学校的室内体育馆。现在,每天到学校来锻炼的居民有一两百人,为了让大家更好地锻炼,学校值周老师和保安都会守在学校里。
为提高学校体育场地利用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201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鼓励学校免费或低收费对社会开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学校体育场馆开放。而浦江县早在2014年就下发通知,要求该年7月起全县中小学校全面实施体育对外开放工作。疫情期间,暂停开放。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浦江县45所中小学(校区)的体育场地全部实施对外开放。经过多年运行,已经成功打造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对外开放的浦江模式。
浦江县学校体育场地的开放范围主要是学校田径场、篮球场等室外体育设施。开放时间分两种,无住校生和晚自习的学校开放时间为工作日的18:30—20:30,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的6:30—20:30。有住校生和晚自习的学校,开放时间为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的6:30—20:30。开放对象为有锻炼需求的居民和社会团体。其中,单位及社会团体集体前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参加健身或组织比赛的,须提前联络学校,准备活动方案和安全应急预案,学校事先需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备。
对于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对外开放,浦江县有一整套的管理机制。一方面,政府对体育场地建设和维护进行财政投入,为体育场地开放提供资金支持。浦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工作,给予平均每所开放学校每年5万元的财政补助,主要用于日常管理、器材场地损耗等的费用支出。2024年浦江县财政拨付学校场地开放补助经费225万元。同时,加强制度管理。该县实行“一方案一须知”管理机制,即各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的实施方案》,完善门卫登记制度、定期巡查制度、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意外伤害赔付办法等管理措施,保障对外开放工作有序运行。同时,在学校门口醒目位置张贴《学校体育场地开放须知》,让群众广泛知晓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相关信息,提高场地开放参与度。除此之外,该县还强化联动监管。该县教育局将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纳入日常管理,在寒暑假、节假日定期通报开放情况。各开放学校联动属地派出所、卫生院等,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记者看到,学校都会在醒目位置张贴开放管理要求,请所有进入学校运动场地的人员自觉遵守开放管理规定,如保持开放公共场所卫生,不随意乱扔垃圾,将所产生的垃圾放入指定垃圾箱或随身带出运动场地。爱护开放运动场地设施,严禁自行车、电动车、宠物进入场地内……同时规定,居民使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应依学校规定妥善使用,并予保护,如有损坏,应负赔偿责任。开放学校如遇重大活动、比赛、维修、保养、调休、极端天气、考点设置或传染病防控等因素,可视情况暂停或调整开放时段,并提前在校门口公告。
据浦江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楼倩雯介绍,自实施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以来,该县就努力把校园打造成居民健身的乐园。近一年来,进校锻炼健身群众1.3万余人次,极大缓解了民众健身场地匮乏的困境,激发了全民健身热潮。
“我们到学校里主要是打篮球。白马镇中心小学只有一个篮球场,有时候人多就要转场去别的学校。”在浦江县白马镇务工的小郑提议,很多地方都推出了可以预约学校体育场地的App,在家里就可以查看开放且可预约的学校场地,免费预约成功后,到场刷脸就可以入校锻炼。而浦江部分学校还是采用纸质登记的形式,场地有没有空,需要进校去看过才知道。希望浦江也能早一点推出这样的App。
对此,楼倩雯表示,浦江县正在探索刷码或刷脸就可以进校园锻炼的方式。为此,他们在推动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建立信息平台,整合校园体育资源信息,方便市民查询和预约。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市民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和服务。同时,该县还在探索谋划更多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以进一步丰富群众健身锻炼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