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鹏 校企“双向奔赴”共促氢能产业发展
记者 蔡文洁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零污染、零碳排放等优势,被称为21世纪“终极能源”,也已成为我国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天津大学教授、碳能科技董事长康鹏看来,浦江选择氢能这条新赛道,是地方发展立足实际的战略选择,更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大势所趋。
“浦江的‘3+3+1’发展体系,把氢能产业单独提出来作为一部分,可见当地政府部门的重视程度。”康鹏说,现在全国不少地方都在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浦江想要成功,就要抢抓氢能发展窗口期,在布局上和发展方向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和其他地方的产业有所区分。
众所周知,氢能产业链非常长,主要包括制氢、储运、加注、应用四个环节。康鹏认为,浦江可以在制氢领域加重力量,发展产业布局。具体针对制氢产业,他提出了5个具体的建议和意见。
首先,开展制氢行业会议。组织行业会议至关重要,通过定期举行绿氢产业峰会或论坛,为行业内各方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这有助于宣传浦江的最新政策动向,也是一种招商引资。“像这次召开的氢能大会,其实就是在给浦江打造一张名片。”康鹏说,在学术方面,可以组织研究领域的专题研讨会,促进高校和企业的对接和项目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速行业发展。借助于行业协会,可以设立行业工作组,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推动行业良性竞争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会议和组织形式,可以搭建更加紧密的行业合作网络,推动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其次,引进制氢行业人才。随着氢能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氢能领域的研究生、博士和博士后等这些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加大引入将有利于制氢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进方面的政策要到位。“人才是关键。氢能行业涉及诸多专业领域,缺少人才,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落地。”康鹏说。
然后,制定多样化制氢行业招商方法。除了常规渠道,要巧妙利用本地企业开展招商工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鼓励本地企业去扮演媒人的角色,吸引更多同行企业和潜在投资者参与氢能项目并到浦江落地。
再者,建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设立氢能发展基金,可以集聚各方资源,有效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和示范项目的实施,从而取得更好的产业效益。建议筛选优质的基金管理人,从政府、企业和机构等多方筹集资金,明确基金用于支持氢能产业的研发、示范项目、技术创新等方面。
最后,推动制氢示范项目。明确支持和推动本地的绿氢示范项目,作为可行性和市场吸引力的典范,以引导更多投资流入。“浦江正在建一个氢能产业园,这是一件有利于产业链聚集的事情。”康鹏认为,只有建好了产业园区,企业来看的时候,会感到上下游有依托,可以合作甚至抱团。对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就业,对产业发展招商引资都有很好的帮助。
这次氢能大会,康鹏是带着“任务”来的:代表天津大学与浦江签订氢能研究中心项目。据悉,这是天津大学首次与县域城市开展氢能领域合作。“天津大学的化工氢能学科全国领先,研究院建设起来后,我们的先进技术可以在浦江实现应用转化。”康鹏告诉记者,研究院的建设周期通常要3~5年,但从目前来看,1~2年就可以在浦江开始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化落地。
天津大学将通过浦江当地的应用场景开发,将高校的一些新技术进行落地。以水晶行业为例,以往加工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天然气,康鹏团队正在研究水晶加工过程中尝试掺氢。“掺用5%或10%……直至纯氢燃烧,使得水晶加工行业的能耗水平大幅下降。”康鹏说,浦江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天津大学将与浦江有机联合,落地孵化企业创业,为浦江氢能产业的研发和应用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