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岗位+服务”
兰溪培育完善助残就业体系
本报消息(记者 金晓)在环形补光灯下,他手拿产品介绍着性能、特点,时不时调整一下轮椅……昨天,残疾人主播王兆斌在妻子陪伴下开始直播带货。
今年春节一过,兰溪市残疾人联合会就举办了“春风送暖 助残就业”招聘会。当地24家用人单位为残疾人提供了电子商务、物业管理、仓储物流等领域的200多个岗位,“以前找工作挺难的,没想到这次能碰上这么好的机会。”王兆斌通过这次招聘会找到了工作。
兰溪市残联联合兰溪江南职业技术学校、兰溪和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组建“技能培训+就业对接+跟踪服务”培训联盟,聘请20名劳模工匠为讲师,通过“职业培训包”“互联网+”等培训方式,为残疾人提供1次职业指导、推荐3个适合岗位信息、开展1次政策宣传的“131”培训就业服务模式,有力提升残疾人培训后就业率。
此外,兰溪市深入挖掘社会资源,广泛链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及公益机构,开展“就业援助月”专项行动。今年以来,推动34家企业发布岗位300余个,共有320余名残疾人获得“私人定制”职业推荐服务。通过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推动浙江一派食品、兰溪博远金属等本地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在该市游埠镇、诸葛镇、永昌街道等旅游网红打卡点开设“阳光小铺”,对创业的残疾人全免租金。
兰溪市还借助社会力量和服务资源,建成16家集就业、培训、照料、康复、文体“五位一体”的残疾人之家,安置443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打造5家工疗型“残疾人之家”,吸纳184名残疾人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依托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与就业创业基地,构建助残就业服务站,提供“信息发布+推荐工作+持续接洽”多元服务,全力打造“15分钟助残就业服务圈”,建立来料加工资源共享平台,助力残疾人创业者开拓市场、稳定收入来源,为周边残疾人提供近400人次就业机会,人均增收上万元。
近年来,兰溪市残联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从残疾人自身和用人单位两方需求“双管齐下”,开展残疾人免费职业素质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不断加大残疾人网上直播带货、特色农产品种植、特色小吃制作等项目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兰溪市6880名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重度残疾人2144名),2523名稳定就业。
从精准技能培训到多元化岗位开发,从创业扶持到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兰溪市创新推出的“培训+岗位+服务”助残就业系列举措,逐步形成完善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