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车急救包已累计使用27次
陈建平:每一次使用都是对生命的敬畏
本报消息(记者 吴越悦)4月20日12时30分,武义县履王线郭塘村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电动三轮车驾驶员受伤。途经此地的武义县红十字会救护员陈建平迅速对伤者进行现场救护,为其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
当天,陈建平像往常一样给客户送货。途中看到交通事故,他果断停车,并迅速从车上拿起急救包前往查看。
陈建平说,遇到撞击后的突发紧急情况,一般首先需要判断受伤的严重程度,是否有骨折、出血、肿胀等迹象。如果伤势较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就诊。受伤部位如果出血,一般要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压迫止血。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使用止血带等止血工具。
伤者70多岁,当时正坐在地上拨打急救电话。陈建平上前表明身份后,就查看老人伤情,发现其左脚的脚踝、脚趾等多处受伤并出血。老人已用一条塑料绑带绑在腿上,以减少出血。“这种方法是不对的,如果长时间绑着,不仅不能止血,还会由此对腿造成伤害。”陈建平将绑带解开进行伤口清理后,使用自粘伤口敷贴加压止血,并安抚老人情绪,告诉他要保持呼吸平稳,救护车马上到。
10分钟后,救护车到达现场,看到伤者上了救护车之后,陈建平才默默离开现场。
陈建平是武义人,今年54岁,是武义县红十字会一名应急救护员。
陈建平说,早年,他有一次受伤,边上人都不知所措,而看到别人受伤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意识到了急救的重要性。2017年9月,他参加武义县红十字会急救培训,成了一名救护员;2018年12月,考取急救培训讲师证。
平时,陈建平都会在车上备上衣服和急救包。急救包里有绷带、三角巾、创可贴、碘伏、止血带等。
武义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王东告诉记者,在路上碰到交通事故伤者时,陈建平都会施以援手。
武义县俞源乡后陶村路口、武义县环城北路与武川路交叉口、武义县壶山隧道……截至目前,陈建平的急救包已经累计使用了27次,每一次使用,都为伤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陈建平平时还积极参加红十字会组织的到社区、企业、学校开展的应急救护公益培训。自他考取急救培训讲师证以来,每年参与培训70余场次,已经培训救护员900余人,普及急救知识超3500人次。在他的影响下,武义县已有100余名各行各业的救护员志愿者配备急救包。
“这对家庭和他人来说,都会有所帮助。”陈建平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急救知识,并能加入到应急救护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