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重构 业态丰富 服务提升
武义山下鲍迎接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
记者 巩长青
日前,随着一批不协调棚舍的拆除,拥有31处古建筑的武义大溪口乡山下鲍村迎来“美颜时刻”,以空间重构、业态丰富、服务提升的全新面貌,迎接文旅融合发展新机遇。
直面短板 破解空间困局
“这些棚舍就像时光的补丁,补上了当年的生计,却遮住了古村的风骨。”村支书梁仙洪抚摸着棚舍斑驳的院墙感慨。自2024年游客量激增以来,该村旱厕改造、道路拓宽等工程陆续启动,但横亘在古建筑间的牛棚猪舍,仍让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感到遗憾。
“小院连接老晒谷场与涂氏大厅,但牛棚、猪棚挡在中间,常让客人出现视觉断点。”在山下小院合伙人李涛说,常有客人抱怨拍照时这些不协调棚舍遮挡古建筑的飞檐翘角,让人感觉不适。
今年初,大溪口乡结合武义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思路,对山下鲍文旅发展方向进行全面梳理,制定全年文旅发展工作计划,其中拆除不协调棚舍不仅是对村庄整体风貌提升的保障,更是对山下鲍古民居这一金字招牌的保护。
今年3月,乡、村两级组建攻坚专班,到金华市区、永康及武义北部乡镇等地走访在外农户,通过恳谈解开思想疙瘩,并制定任务清单压茬推进,在清明节期间,首批需要拆除的不协调棚舍均取得相关村民签字支持。
文化赋能 未雨绸缪备佳节
为迎接“五一”旅游高峰,大溪口乡文旅发展各项工作加紧推进。在拆除现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已拆除6处150余平方米不协调棚舍,后续将继续推进,然后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我们拆除的是物理隔阂,重塑的是发展格局,唤醒的是沉睡资源。”大溪口乡党委书记徐进表示,腾出的空间将打造景观节点丰富旅游业态,在山下鲍实现移步换景的游览效果。
今年,大溪口乡通过“水墨古村山下鲍·共摄最美山居图”摄影活动季和“水墨古村山下鲍·共绘最美山居图”书法绘画写生季等一系列以“留下江南最美山居”为主题的文化活动,提升山下鲍村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些活动通过抖音、小红书、微信等平台的发酵传播,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这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清明节假期,许多大溪口乡在外人才返乡祭祖,对家乡近年发展变化及山下鲍村的旅游“出圈”纷纷称赞。有人说:“我们常年身在外地经商,却不时在抖音上刷到山下鲍,真为家乡变化感到自豪。”
“客流增加给我们带来新的考验。”徐进说,去年“十一”长假期间,前来该村游客的车辆排到3公里外。今年,该乡打出服务提升“组合拳”:拆除不协调棚舍、新建生态停车场,目前该乡已完成新建生态停车场的土地政策处理;引进“农创客”丰富餐饮,提供多样化套餐;将在5月与省内多所高校联动开展文旅活动,举办定向越野赛等活动,在继续瞄准摄影采风、书画写生等赛道的同时,将文体活动巧妙融入山下鲍独特古建筑及茶山、竹林、溪涧,打造“体育+古村”的文旅新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