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
画水:逐“绿”而行生机盎然
记者 罗钟炉 陈启宇
4月的东阳画水,满眼绿意。南江两岸的农田里,农民驾驶播种机插种绿油油的秧苗;青翠欲滴的果林间,游人如织踏春来;在新能源产业园内,数智化生产线点燃绿色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画水镇逐“绿”而行,加快工业新旧动能转换,深化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并不断探索文旅绿色产业,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让高质量发展更加生机盎然。
1 “绿动力”激活工业新引擎
走进跃动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年产5GWh锂电池项目生产车间,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全长330米的生产线呈线性布局,从原材料进料到电极制造、电芯封装等,生产线由工业机器人、传感器、AI大数据系统共同协作,高效、精准、绿色是它的关键词。
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从去年三季度启动投料调试,目前,设备磨合调试已接近尾声。据了解,跃动新能源科技电芯项目一期总投资15亿元,总用地150亩,总建筑面积8.26万平方米,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
跃动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位于画水镇杨梅园区块。近年来,画水镇对该区块实施低效工业用地连片整治行动,由“低小散”向“高精聚”转型。截至目前,该区块已累计拆除企业33家,拆除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
在大力推进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基础上,画水镇积极谋划争取,成功将杨梅园区块开发利用纳入东阳全市工作大盘,以杨梅园区块为中心的新能源产业园从废墟中拔地而起。新能源产业园自规划建设以来,始终以“产业共聚、科创共赢、生态共享、产城共荣”为目标,重点围绕锂电池、钠电池、氢能源等领域进行链式布局,目前,园区已成功引入跃动新能源、蔚东科技和方泰思克等重大项目,初步形成了以锂电池、储能电池模组、先进纳米碳材料为核心的产业链条。
除了“高精尖”项目陆续落地,新能源产业园建设也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的发展。从高空俯瞰新能源产业园,一条条宽敞的柏油路纵横交错,目前,园区内五条道路建设中的工业三路、中路南段、工业一路西段已建成通车。
“园区内一批企业落地将吸引年轻人前来工作、生活,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画水镇画溪村村干部王国强说,未来园区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后,将助力周边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 “双强”行动培育农业新动能
画水镇正伟农场育秧大棚内,上千个秧盘整齐排列,在高压雾喷植保系统助力下,一颗颗经过催芽机智能催发的水稻种子悄然破土而出,满眼嫩绿。蒋正伟是农场负责人,与粮食打交道30多年,望着长势良好的秧苗,他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从60多亩水稻种植起步,改荒地、修机耕路、抵御洪水……蒋正伟的农业创业之路充满艰辛。
如今,他承包了2000多亩水稻种植,画水镇越来越好的环境让他底气十足。“原先周边的垃圾、污水都不见了,镇上种粮农户多了不少,种的粮食不愁销路。”蒋正伟绘声绘色地描述着创业环境的改变。
为帮助更多的种粮户,蒋正伟于2010年成立东阳市恒新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该社始终以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为主业核心,配套水稻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稻米高品质加工中心、农机维修中心、培训教室等设施,拥有各类农机装备100余台套,开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维保、农业培训、农产品销售对接、农田改造提升等服务,辐射水稻种植面积近3万亩,年均开展各类农事服务超10万余亩次。
针对品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合作社以优质服务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从2019年开始,合作社每年与周边种粮农民签订协议,在提供代育秧、代烘干、代加工服务的基础上,可共用合作社“正伟”品牌,以不低于市场收购价向农民收购,带动种粮户增收。
正伟农场是画水镇深入实施集约式生态农业,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双强”行动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4年该镇共有规模种粮户54户,粮食复种面积由2021年的2.27万亩增加至2.81万亩,增长23.78%,其中早稻种植面积占全市的比重由2021年的21.17%提升至23.81%;全镇粮食播种土地承包流转面积增加1.56万亩,粮食种植面积及产量方面皆占东阳全市第一。
3 农旅融合绘就乡村“新图景”
“村里的古建筑群历史悠久,还有乌饭麻糍这样的土特产,欢迎你们常来玩。”近日,画水镇紫薇山村民王兰君自豪地向外地朋友介绍着家乡。她身后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村正吸引越来越多游客。
紫薇山村是东阳市历史文化名村,村内的明代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紫薇山村便可见一口清澈的池塘,塘沿铺设鹅卵石大街,池塘边有一樟一槐两棵老树,古建筑群在秀美风光衬托下更显古朴沧桑。“每逢节假日,村里都要接待从杭州、上海慕名而来的游客,多的时候每天有上百人次。”紫薇山村村委会副主任许太湖说。
为更好地实施古建游,紫薇山村从村庄环境入手,杂物乱堆、环境脏乱差的场景一去不复返。同时,该村在古建游基础上,利用村四周500多亩矮山,规划拓展低空飞行、水果采摘等项目,丰富游客游玩体验。
离紫薇山村不远处的“画水开心农庄”内,一颗颗虫草桑葚已经挂果,静待游客前来采摘。农庄负责人郭君鑫种植桑葚16年,桑葚基地内种植有香金葚、虫草桑葚等品种。
如今常常有义乌、金华、杭州的市民组团前来采摘桑葚。“如此鲜甜可口的桑葚,超市里根本买不到。”游客蒋女士家住在义乌佛堂,每年桑葚采摘时节,她常会约几个闺蜜来这里,体验采摘游的乐趣。
郭君鑫曾是一名苗木商人,作为“农二代”,回归山林发展农业是他心底里一直的梦想。“桑葚的种植亩产效益最高可达每亩20万元,在家门口搞农业越来越有盼头。”郭君鑫说。
文旅产业是润心惠民的民生产业、推动发展的幸福产业、践行新发展理念的绿色产业。画水镇文旅资源丰富,域内分布着旭光老街、洪塘古民居、八华书院、祇林寺等古建筑,以及樱桃、桑葚、蓝莓、枇杷、桃子等10余种水果。“生态环境好了,加上便捷的交通,目前果农种植的积极性水涨船高,并带动采摘游的发展。”画水镇副镇长单大明说。目前,该镇正致力于将各果园“串珠成线”,让更多人尝到生态环境保护所带来的甜头。
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画水镇将持续向新向绿发展,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新老园区平台集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盘活文旅资源方面,谋划打造集特色农业观光、康养、生态休闲营地和万亩香樟基地于一体的画水镇人居环境提升示范区。以文旅融合理念全力推动以八华书院、紫薇山为代表的文保单位的活化利用,并依托画水地理优势,构建与义乌周边区域文旅融合新格局……画水未来的发展蓝图悄然绘就。厚植生态底色,不负绿水青山。
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水新画卷,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