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22版:民政

义乌这些村名颇有趣 它的来历你有听说吗

记者 王志坚

最近,义乌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忙着校对新修订的《义乌市地名志》样书。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这本新编的地名录中有不少非常有趣的地名,比如大方村、三层楼村、上大路村、羊印村、马踏石村等,每个名字背后都有独特的来历和故事,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探究。

记者看到,新修订的《义乌市地名志》共收录5965条地名,其中村名(含社区、居民区、住宅区)有2066条。村名的介绍,不仅有面积、户数、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还有来历和故事。

按照工作人员的推介,记者查找了许多有意思的村名以及一些村名的来历和趣事。这些地名不仅是一个地方的象征,更是当地文化和历史的缩影。

●马踏石村:位于后宅街道。清嘉庆《义乌县志》(卷二)记载:“马踏石,在黄檗山北5里,延寿寺后,上有马迹十余,大于常马,石色青绿,与其它石异。又有手痕甚巨,五指宛然。相传有居民夜间闻人马声甚众,逮晓见此。”据该村几位年长者介绍,古时,当地一村民发现一块岩石上有马蹄印十余,大于常马,石头颜色是青绿色的,因此得名。又传三国时期,当年关羽败走麦城后被东吴杀害,英灵不灭,骑着赤兔马,四处寻找自己的头颅。当关羽路过一条石径时不慎落马,关羽手抓岩石奋力站立起来,岩石上留下深深的手指印,他的爱马则在旁蹬蹄大声嘶叫,岩石上留下几十个深浅不一的马蹄印,此石遂叫马踏石。

●屏石头村:位于廿三里街道。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该村避难宿夜,只有一块石头相伴,称此石为陪石头。因陪石头形似屏障,故改称屏石头。清嘉庆《义乌县志》(卷一)记载:“五都,屏石头,吴。”该村以吴姓居多,明景泰年间,始祖吴荣四从大元迁居此村。

●白岸头村:位于福田街道。据传,明太祖朱元璋曾在该处躲避,追兵过后,朱元璋见江岸躲藏处泥土呈白色胶状,说“此白岸头也”,村名由此得。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该处曾设码头,江岸泥土呈白色,因此叫白岸头。《民国义乌县志稿》记载:“六都,四图,白岸头,骆。”该村以骆姓为主,另有金、鲍、虞、徐、楼等姓。

●分水塘村:位于城西街道。因村中有一口大塘,其水南入义乌江,北流浦江县入浦阳江,故名分水塘。该村是革命老区村。《共产党宣言》翻译者、原复旦大学校长、语言学家、教育家陈望道,1890年诞生于此,其故居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西街道还有五一村、六一村、七一村、八一村,被网友戏称为“节日四兄弟”。以“五一”国际劳动节得名的五一村,也是革命老区村,东连七一村,南接新双溪村,西至六一村,北靠七一村。同为革命老区村的六一村,以“六一”儿童节而名。革命老区村七一村,以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七一”而名。革命老区村八一村,东连西俞村,南接井头徐村,西至枫溪村,北靠五星村,以“八一”建军节而名。

●象山村:位于稠江街道。因坐落于形似大象卧伏的山坡上,故名象山。

稠江街道内因形状而得名的村子较多,如羊角山村,因依傍形似羊角的山而得名。又如犁头山村,因所处之山形似一张犁(一种农具)而称犁头山。

●羊印村:位于赤岸镇。据《义乌县志》记载:“莱山侧石上,有羊迹十余,如印泥中,深半寸许,故名羊印石,村落于此,因名羊印村。”另有村民说,羊印村很早以前是柳姓一族居住的,村名叫柳村。有一天夜里,柳姓太公在睡梦中见一牧童牵着羊到溪边吃柳树叶,醒来时才知是一场梦。这时,有村民来报,村前那块大岩石上,留着鲜明的羊脚印。柳太公觉得惊异,决定全族迁居。这地盘后来由周姓人居住,后改名羊印村。又一说法是黄大仙曾赶羊至此,留下羊印。

“还有上大路村、大湖头村、三层楼村、毛草山头村、下连树村等,如果用义乌方言读,听起来也十分有趣,耐人寻味。”说起有意思的村名,义乌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人员一口气能说出一箩筐。“村名不仅是一个地方文化风俗的反映,也蕴藏着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值得大家去探究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