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江之心”到开放高地
金华蹄疾步稳高水平推进国际陆港枢纽建设
记者 叶永永
4月26日,华东国际联运港,近百台工程机械轰鸣声中,占地3438亩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以“枢纽速度”加速推进。这项承载着“港产城贸数”融合发展愿景的重点工程,正是金华打造国际一流陆港枢纽的生动注脚。
2022年12月召开的市委八届三次全会作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战略部署以来,金华全力打造“三中心三高地”(全球贸易枢纽中心、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和科创智造高地、内陆开放制度创新高地、国际人文交流高地),不断把对外开放推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
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是重要内容之一。金华按照“国际一流、全国领先”目标,加快建设核心竞争力强、基础支撑力强、集聚带动力强、开放融通力强的国际陆港枢纽。以港强市、以市兴港,金华正从“浙江之心”迈向联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只争朝夕,抢抓发展新机遇
枢纽要冲是金华最宝贵的禀赋,枢纽功能是金华最独特的优势,枢纽经济是金华最鲜明的印记。对金华而言,高水平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既是顺势而为的战略选择,也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举措,更是推动金华高质量赶超发展的“棋眼”工程。
从“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到“浙江之心、两浙要冲”,金华自古有作为枢纽的地理优势。
进入新时期,金华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全方位参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代背景下,金华具有独特优势:向西依陆出境,通过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依港出海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货物经铁路到蒙古和俄罗斯;向南,走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亚经印度到非洲,形成“东联西进北上南出”开放格局。
在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内陆开放也是金华实现高质量赶超发展的突破口。通过高水平建设国际陆港枢纽,加快枢纽中心城市的实力跃升,把金华的先发优势、创新探索、经验成果转化为崛起浙中的发展胜势和强劲动能。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华考察调研,赋予金华“根据实情、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再创辉煌”的时代使命。内陆开放是金华最大的实情,也是最大的优势,建设国际陆港枢纽是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具体行动。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赋予金华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国际陆港枢纽是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的具体抓手。
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金华阔步迈向新征程。
2023年4月,金华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委员会成立。金华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委员会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实行实体化运作,统筹推进专项规划编制、产业布局、支持政策争取及制定、重大陆港项目建设、运营机制完善等工作落地。
2023年7月,《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发布。根据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枢纽基础支撑强、联运服务强、集聚带动强和开放融通强的国际一流陆港枢纽。
2024年4月,金华召开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推进大会,为重点项目的推进发出最强号角。总投资257亿元的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加快推进;甬金高速改扩建,建武高速兰溪段,钱塘江、金华江三级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先后动工开建;顺丰丰泰浙中供应链总部基地、华东国际联运港智慧物流园、金义综合保税区二期、中国邮政华东物流仓储中心等项目进展迅速……去年以来,我市谋划了场站基础设施、集疏运体系、配套物流建设三大板块的104个大项目。
合力共建,施工图变实景图
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是金华事关全局的必答题,同时也是需要汇聚各方力量、人人躬身入局的主战场。根据《金华国际陆港枢纽专项规划(2024—2035)》,我市统筹市域设施及平台,加速“港产城贸数”一体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一轴两核四组团多节点”的陆港枢纽架构体系。
其中,“一轴”即依托金义都市区金义黄金主轴、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和金丽温开放大通道形成双Y轴;“两核”即以华东国际联运港和义乌国际枢纽港(含西站、苏溪);四组团即永武、东阳、金兰、金义空铁四大组团;多节点即浦江公铁联运枢纽、磐安现代物流中心及其他各物流园等多个物流节点。
蓝图已绘就,实干显身手。在市国际陆港建设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下,我市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形成“主轴带动、多点支撑、全市协同”一体发展局面。全市各县(市、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主动融入大局,找准差异化目标定位,精心设置工作载体,干出特色、干出实效。
作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主战场、主力军,义乌在打造高水平开放通道、现代化物流体系、世界级枢纽经济上勇挑重担,在重大平台重大项目等建设方面加压加力,全面助力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突破成势;金义新区立足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长三角集结中心和金义“第六港区”建设,以平台项目产业“三大突破”为抓手,强基础、引产业、大开放,持续巩固赶超跨越的发展态势。
永武、东阳、金兰、金义空铁四大组团积极发挥各自优势,为国际陆港枢纽赋能助力。如永康加快构建“区域大联通、外围大辐射、市内大循环”的现代化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和现代物流枢纽体系;武义重点推进多式联运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全面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多港联动格局;东阳大力发展“公铁空”多式联运,构建“一园两翼多点联动”物流发展空间格局;婺城聚焦陆港枢纽“体系提能升级、项目破难攻坚、港航跨越发展”三大切入点发力,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兰溪推进钱塘江、金华江航道扩能升级及女埠作业区、兰溪港区铁公水多式联运枢纽等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放大区位优势。
此外,浦江以“中欧班列金华浦江枢纽”和“两圈交汇浦江交通强县”为核心抓手,提升物流体系,完善交通路网,积极打造“枢纽金华,两圈交汇”;磐安不断健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构建形成“一个中心、两大基地、两大网络”物流空间总体格局。
国际陆港枢纽建设是一项硬任务,不仅需要政府层面拿出超常规的工作举措,更需要广大企业群策群力、合力共建。
中铝集团把参与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城的投资发展作为难得机遇,与市交投集团联合成立中铝创鑫链通(金华)有限公司,展现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参与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信心与决心。
“看到工程建设日新月异的现场,我深刻感受到发展能级大幅跃升的动能。”中铝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吕哲龙说,这对所有入驻金华的企业来说,是融入区域产业体系重塑、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融入全球产业格局的重要机遇。
复星是较早参与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企业。早在2017年,复星和阿里就把菜鸟的首个电商产业园落户金华;2022年10月,复星与市交投集团携手合作,在华东国际联运新城落地复星铁路快运项目。目前,复星铁路快运项目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复星国际总裁高级助理方建宏表示,金华背靠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坐拥绝佳的地理区位和充足的货运量,再加上像铁路快运这样的货运体系,未来一定能建成国际领先的现代物流枢纽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贸易枢纽中心。
实干争先,“软硬”并重见成效
今年1月,金华(义乌)作为全国14个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正式落地。我市全面落实中欧班列“一个品牌、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统筹推进大规模“硬建设”和高水平“软建设”,着力提升“集结、集散、集聚、集成”功能,加快推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快建快落快用。
目前,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涉铁节点工程加速推进;金甬铁路苏溪集装箱办理站场站规模、班列作业能力、编组能力等堵点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出口货物铁公联运班列、金华东—广州国际港铁路快捷物流示范班列、金华南—南昌西高铁快运专列先后运行,货物多式联运能力和集疏运通道运能不断提升。
“软硬”并重不仅体现在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中,更是整个国际陆港枢纽建设的主基调。当下,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如火如荼、高歌猛进,重大项目取得新进展,开放通道不断增强,临港产业加快培育,制度创新成果丰硕,各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作为国际陆港枢纽建设中的“两核”之一,华东国际联运港一期已建成运营,成为“义新欧”班列和海铁联运班列启运地;二期普洛斯国际物流园已交付使用,跨境电商产业园项目竣工验收,铁路快运物流项目等加快建设;三期项目杨梅塘铁路货运中心纳入金华铁路枢纽扩容改造工程,正加速推进。
再看义乌,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已于去年底基本完成,计划6月底正式投用。该项目投用后将实现三项全国“首个”,即首个把海港港口功能全方位移植到内陆地区、首条双高层集疏运专线、首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无缝对接的集疏运节点。
通道建设方面,金华通过提速建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成为义新欧、义甬舟对外开放大通道的策源地。通过不断增点拓线,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增至25条线路,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到达境外站点100个以上;金东、义乌、永康海铁联运三线齐发,不断拓宽东向出海通道;开通我市兰溪、婺城港区至嘉兴乍浦港的集装箱运输航线,助力内河航运复兴。
通过大力实施产业引育工程,我市加快推进顺丰丰泰浙中供应链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冷链物流、智慧物流;依托中铝有色金属产业园、尖峰塑料粒子期货交割仓等平台,发展大宗商品贸易,联动数字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现代金融,支撑全市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正泰氢能装备产业园、宁德时代储能等项目落地,培育壮大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特色产业,物流核心圈、商贸服务圈、临港制造圈“三大圈层”逐步成形。
在加快推进大规模“硬建设”的同时,金华通过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扩面提升、物权化改革、落地“先查验后装运”集拼仓监管模式、“数智监管”全程可溯等制度创新,持续推进高水平“软建设”。
紧邻国际商贸城的义乌港是个典型的内陆港,随着金义“第六港区”的建设,宁波舟山港海港功能向内陆港延伸,全面实现宁波舟山港与义乌国际陆港港务、关务、船务、信息及管理一体化,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我市创新落地‘先查验后装运’集拼仓监管模式,实现‘一柜多票’组合申报、‘数智监管’全程可溯,通关效率提升26%,人工成本降低10%。”金华现代物流发展管理中心主任叶知骁介绍,这项举措有力提升了海铁联运的运输效能。
自金华启动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后,出口货物在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国际陆港铁路场站完成出口申报并放行后,即可申请退税。“今年,我们已经有26个货柜通过‘义新欧’启运,货值超过300万美元。”金华飞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会计王永明说,陆路启运港退税政策优化了出口退税周期,大大提升了资金使用效率。
截至目前,金华共承接落地251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累计开创106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在全省复制推广,38项成果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
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我市国际陆港高质量发展能级进一步提升。今年一季度,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开行超771列,同比增长超4%;海铁联运发运超9万标箱,增长10.2%;快递业务量达40.3亿件,同比增长10%,总量稳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