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企看好中国经济“引擎”作用
新华社记者 李函林
近日,36家在华德企联合向即将上任的德国新政府提交一份建议书,指出“德国要在经济上保持重要地位,需对中国加大投入,而非减少”。建议书还警告“去风险化悖论”,强调“风险管理不能简化为缩减对华业务”,更不能将技术竞争简单理解为零和博弈。特别是在电池技术、自动驾驶、空中出租车、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中,中国展现出强劲的引领势头。
德国企业界认为,与中国伙伴开展研发合作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市场、保持技术领先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德企在中国的营收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部分企业的创新活动已深度本地化。在电动出行、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中国不仅是巨大的消费市场,还是技术共创的关键伙伴。中国德国商会华北及东北地区执行董事奥利弗·厄姆斯指出:“将中国视为‘系统性对手’的政治立场,正在与在华德企的现实脱节。”他强调,中国市场对于德企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德国新政府应为企业提供更加清晰稳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推动对华合作。
近年来,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市场准入,进一步增强了德企在华发展的可预期性与确定性。德国“中国平台”网站援引美国荣鼎咨询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企在华新增投资57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5%。来自中国德国商会的商业信心调查显示,92%的会员企业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市场。
在复杂的地缘经济环境中,德国企业界基于现实做出理性抉择。今年3月,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上,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博世、德意志银行等德国企业高管纷纷表达加码中国市场的意愿。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表示:“中国不仅是销售增长点,更是研发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正因如此,我们始终坚定扎根中国,并不断拓展本土业务和布局。”
愈发严峻的外部环境正在强化德企扩大对华合作的意愿。德国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2024年出口总额较2023年下降1.2%。与此同时,美国的关税政策正加速破坏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在此背景下,德国新一届政府在联合执政协议中明确表示:“寻求与中国开展符合德国与欧洲利益的合作,尤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
(据新华社柏林4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