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小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人工智能推动东阳教育教学新变革
记者 黄娇丽 潘毅
在东阳,人工智能正悄然改变学生的校园生活。
近日,东阳市吴宁第五小学三(6)班课堂上,英语老师吴瑾琰用智能互动软件授课。学生吴沂珂借助AI答题器参与答题,结果快速显示在大屏幕上。点读时,她因发音准确收获三星评价与加分。吴沂说:“以前不敢发言,现在积极参与,还能及时发现不足。”吴瑾琰认为,人工智能帮助老师在部分课堂中实现及时反馈与精准教学。
课堂外,该校校园活动也融入智能元素。“AI运动吧”深受学生喜爱,墙上设备可同时记录5名学生的跳绳成绩,也可以进行仰卧起坐、开合跳等多个项目的智能检测。三年级学生陈卓涵常在此练跳绳,看到“校园排行榜又刷新”,他暗暗鼓励自己“继续努力”。上学期末,他还收到人工智能生成的综合评价单。
素有“教育之乡”之称的东阳,自2023年起借助人工智能破解县域教育优质均衡、个性化成长及高质量发展难题,积极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多元应用场景,为中小学教育注入新活力。
在该市教育教学多个场景中,人工智能发挥关键作用。去年以来,东阳共有3所高中、2所初中、2所小学91个教学班,开展基于智能学习终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研究。巍山高中在部分课堂教学流程中做到AI贯穿始终。该校信息学科老师王依兰介绍,课前,教师依据学情数据优化备课,精准推送微课与作业;课中,借助AI开展快速问答,实时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错题自动收入错题本;课后,教师根据学情布置分层作业,部分题型自动批改,并生成个性化作业报告,助力精准辅导。目前,英语、数学两个学科的应用较为广泛,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东阳还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英语口语、作文批改等领域的应用。例如,利用语音识别技术助力学生练习口语,借助文本分析技术辅助教师批改作文。位于东阳南部山区的千祥镇三联小学就是试点学校之一。“智慧教学让农村孩子也能轻松获得优质英语学习资源。”该校负责人说。
教学之外,校园餐餐后管理也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当前该市推行的数智校食综合应用,可通过“数智膳行”收集师生对菜品的评价,运用智能秤与显示屏采集厨余数据,经人工智能算法分析,为食材下单量提供指导,同时借助健康机器人模块辅助调整菜单,有效减少食物浪费。
为支撑丰富的应用场景,近年来东阳持续完善县域数字教育支撑体系,依照“学在浙江”建设指南,优化“学在东阳”全民数字学习平台,使其融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并进一步完善智能化教育数据仓。目前,东阳新型教学空间在校普及率已达100%,69所学校具备开展人工智能学科教学的条件,拥有1817个智慧课堂。部分学校还设有特色功能教室,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
同时,东阳成立数字教育虚拟工作专班,通过举办数智讲座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围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开展培训与研讨,推动教师共学共享。
《2024年浙江省区域数字教育发展报告》显示,东阳市教育发展指数在全省位列第五,已连续4年位居全省各县(市、区)前十。人工智能正有力推动东阳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与发展,助力东阳教育迈向更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