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试验田”跑出开放“加速度”
——中国(浙江)自贸试验区金义片区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陈浩洋 钱迎亚/文
自贸试验区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
自2020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义乌国贸综合改革”叠加优势,紧紧围绕“1+5”功能定位,深耕制度型开放,聚力建强主平台、建好主枢纽。
如今,这片35.99平方公里的改革“试验田”,创新活力涌动。
承接落地251项国家改革试点经验,累计涌现106个全国或全省“首单”“首例”“首家”,3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9项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38项成果入选省级最佳制度创新案例;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枢纽格局加快形成;外国人来金投资兴业更顺畅,涉外企业在国际市场往来更有保障,投资服务改革创新不断释放开放活力……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系统部署。金义片区积极响应,以实际行动进行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努力建设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建强平台 打造高能级贸易生态
浙江把“平台提能级”作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的主要抓手之一,提出要以提升开放平台能级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深化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推动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争先进位,更好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集聚全球高端资源要素。
——深化落实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
自2011年3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正式落地以来,十多年间,义乌利用改革政策优势,实现了商品通达全球。而新一轮国贸改革,将在迭代深化“卖全球”的同时,着力在“买全球”上加速破局,形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买全球、卖全球”大格局。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发挥“自贸试验区+义乌国贸综合改革”叠加优势,创新进口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复制推广家电CCC领域适配认证,优化清单内商品进口证照管理方式和通关流程,通过完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推动多边监管互认,以制度创新引领自贸试验区提能升级,不断增加进口贸易发展动能。
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启用便是助推进口贸易发展的有力抓手之一。
去年12月25日,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启动并落地首单业务。作为首批唯一试点企业,义乌商城集团探索优化事前证照管理方式,搭建全流程一站式数字化监管平台——义乌进口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监管平台,实现对进口商品从海外端到消费端的全链条高效监管。
“监管平台为试点顺利运行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提高了商品检测效率,降低了商家运行成本。”义乌商城集团数字港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首批日用百货、家电、玩具3类试点商品运行数据显示,商品检测认证效率提升75%,费用成本下降15%至30%。今年3月,监管平台入选浙江省进口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
——加快实现双综保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去年我市出台实施的《金华市综合保税区改进提升工作方案》,为我市金义、义乌双综保区奠定了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基调。
当前,金东区块积极开展“保税+”企业招引和服务工作,新引进机床制造、保税维修等项目,依托金义综保区“境内关外”海关监管优势,着力培育补齐产业链,实现在区内研发、生产。同时,立足生产服务型定位,金义综保区大力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维修、保税研发等新业态,打造大宗商品和宠物粮、母婴用品等特色类跨境电商集散中心。
在义乌区块,义乌综保区(二期)0.81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基础和监管设施于去年11月顺利通过验收,跨境电商进口、有色金属分拨、高端食品加工三大产业生态将更加集聚。立足商贸服务型定位,义乌综保区将继续突出小商品贸易特色,做大做强跨境电商进出口,打造全品类跨境电商、高端食品加工产业生态集群,培育高端食品集散中心。
双综保区以集散地和消费地市场为支撑,发挥综保区保税缓税功能,大宗商品贸易已初具规模。2024年,双综保区进口大宗商品总额约360亿元。
——创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新一轮国贸改革给跨境电商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当前,跨境电商已成为金义片区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外贸新业态。
近年来,金义片区聚焦“直播+平台+跨境电商”三位一体发展,深入实施跨境电商“六大行动”,加大对跨境电商“店开全球”“品牌出海”“独立站领航”和海外仓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制度创新推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例如,探索推动1210保税进口食品简单分装监管创新,加快打造亚太保健食品生产基地;促进综保区前置仓与海外仓高效联动,探索海外仓库存数据与海关监管系统实时对接方案,试点保税出口与海外仓发货联动模式;在全市推广“跨境清单+报关单”货物拼箱新模式,缩短揽货时间1—2天;打通跨境电商出口包裹“监管中心验放—铁路转关运输—宁波北仑港出境”的出口通道,实现“一次施封、全程通关、抵港直装”,运输成本比空运节省40%—50%;探索“以数治税”治理创新,上线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落地跨境进口商品退货中心仓,实现综保区内“一站式”退货……
通过技术、模式等创新,解决当下贸易和物流存在的困难和堵点,为企业跨境贸易提质增效。去年我市新增出口网店5076家,截至目前,全市活跃跨境电商卖家6.38万个,在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设店铺12.51万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畅通枢纽 构建内畅外联开放节点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金义片区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物流网络,全力构建内畅外联的区域枢纽黄金节点。
要放大枢纽通道辐射力,就要着眼长远,前瞻布局。金义片区聚焦中欧班列建设,通过打造集结中心、优化线路布局、创新运输模式等举措,提升运输效能、拓展辐射边界;积极参与畅通“义甬舟”大通道、“第六港区”等平台建设,创新多式联运模式,加强与周边港口联动发展;持续放大新一轮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效应,以创新拓展需求,以改革解决需求,推动涌现更多高质量的改革创新成果,不断提升枢纽开放能级。
——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
1月,金华国际陆港枢纽建设迎来重大利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成功创建。
在华东国际联运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项目施工现场,箱涵建设、路基施工等各道工序正快马加鞭、有序推进。该项目是中欧班列增点扩线的核心项目,建成后中欧班列集结将实现从“点对点”向“枢纽到枢纽”转变。
通过不断增点拓线,目前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运营线路增至25条,到达境外站点100个以上,辐射欧亚大陆50多个国家160多个城市。今年一季度,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运输标箱量突破6.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
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不仅架起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也成为浙江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更见证着金义片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制度促发展,高水平建设内陆国际物流枢纽港的不断探索。
金义片区聚焦运输便利化,开发中欧班列智慧联运管理系统,大力推动铁路运单物权化改革。去年4月,金华成功举办联合国贸法会陆运提单物权化国际研讨会,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贡献“金华方案”。
此外,金义片区还积极推动TIR跨境通道扩容,落地全省首票“TIR+跨境电商”出口货物,运输成本较空运下降25%;探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出“一次委托、一口报价、一单到底、一票结算”的全程物流模式(CCA模式),通过铁路实现陆港与海港间的快速转运,义乌区块海铁联运全程提单比例达55%以上,单量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
——畅通“义甬舟”大通道。
近日,义乌首单海铁联运“一单制”保单货物从义乌铁路港始发,到达宁波舟山港后,海运至沙特阿拉伯达曼港,全程运输保险通过全链条信息共享,实现了“一次保险、全程责任”,推进物流成本再下降。
以义乌铁路港发往沙特阿拉伯达曼港的货物为例,多式联运“一单制”集装箱货物运输保险方案,能为每柜货物降低保费150元左右。而以往,根据公、铁、海物流运输方式的不同,需分段投保,保费较高,且各环节保险责任衔接不清晰,导致货物运输赔付风险和责任认定难,增加了企业物流运输成本。
近年来,金义片区加快推进“第六港区”新平台建设,推动“第六港区”功能延伸,进一步强化数字化业务办理,加快实现通关“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不断促进“义甬舟”大通道持续开放。
日前,交通运输部发布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第一批典型经验,全国共有18项典型经验入选,宁波、金华“打造宁波舟山港金义‘第六港区’”“应用海铁联运全程运输提单(CCA)为载体,推动海铁联运‘一单制’”两项创新做法位列其中。
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是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的支撑性项目,也是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的核心载体。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预计6月建成投用,初期到发能力将达66万标箱。去年底,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获批设立国内首个混行模式的“铁路场站自动驾驶示范区”。
创新模式 探索突破性改革样本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2025年工作要点》中,明确了市场采购贸易系统集成改革、数据跨境流动便利新模式、跨境电商模式创新、侨汇便利化改革等20项重大改革任务,为自贸区持续开放指明方向、添加动能。
要彰显辨识度,制度创新就应立足特色和优势,扭住关键“一改到底”。去年金义片区在全省片区率先发布《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鼓励改革创新实施办法》,对取得实际成效的创新案例成果、课题研究成果以及重点改革创新成果,给予专项创新资金支持激励。政策激励下,金义片区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创新成果。
——迭代推动市场采购贸易集成创新。
在小商品闯出大市场、做成大产业的“征途”中,一次改革功不可没。
自2013年4月义乌在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以来,中小微企业实现低门槛参与国际贸易,这一创新模式已在全国39个市场复制推广。
如今,它既是义乌外贸的基本盘,也是我市外贸的重要增长点之一。据金华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金华市场采购出口1200.6亿元,同比增长15.5%,拉动全市出口增长9.6个百分点,对金华出口增长贡献率达67.1%。
今年,金义片区继续先行先试,加快完善市场采购制度2.0框架构建、监管模式创新等多项改革事项。推动“先查验后装运”在全市推广,为企业减少通关时间3小时以上,物流效率提升25%;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监管方式的便利化水平,为企业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供更低成本、更加顺畅的贸易通道。
——持续开放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
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YiwuPay义支付跨境支付平台和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发布跨境联动支付方案,为外贸企业和市场经营户提供更安全、更便捷、成本更低的跨境支付服务。
在金义片区,一场畅通国际枢纽金融“血脉”的变革正在展开。
金义片区积极推动“义支付”拓展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结算业务,以解决开放经济金融服务问题为主攻方向,围绕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跨境人民币业务、贸易新业态收结汇便利化等领域,纵深推进开放经济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获批开放金融领域全国性(全省性)首创(首单、首笔)工作40项。
推动外汇便利化。获批开展国家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全市纳入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银行12家、优质企业600余家;建设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探索构建人民币输出回流“双循环”机制。
推动支付便利化。全面铺开数字人民币试点、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试点,搭建“跨境人民币+跨境外汇+跨境数字人民币”义支付结算业务体系,结算成本较同业下降33%。
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双轨制”模式下铁路运单贸易融资的创新实践,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贡献创新力量,实现从国际规则的跟随者向国际规则制定参与者的突破;全省首创铁路运单物权化贸易融资、“运费贷”等中欧班列数字金融运用场景,累计授信1.21亿元。2024年全市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2442.2亿元。
此外,金义片区落实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管理办法(试行)》,对照负面清单积极探索推动实施数据跨境流动分级,并围绕多式联运开展数据开放互联,探索数据跨境流动便利新模式。
集聚要素 构筑多元便利营商环境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制胜法宝。金义片区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全方位推进“差异化、专业化、多元化”投资服务改革创新,主动突破壁垒堵点,激发开放策源澎湃动力。
——加快人员往来自由便利。
“有了这张卡,能享受本地人同等的社保卡待遇,让我更自由自在地生活。”3月13日,浙江师范大学外籍教授约罗·迪亚洛拿到了我市首张“聚英卡”,外国人来华工作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融合”业务在金义片区正式落地。
“聚英卡”聚焦外籍人才来金投资兴业办事的堵点难点,优化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实现了外国人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交通出行、金融服务、文化旅游五大场景的“一卡通”服务,外国人可同享市民待遇。
这是自去年5月我省首个外商移民事务线上服务平台——“义境”App上线以后,金义片区在深化外国人来华投资兴业便利化改革上的又一重要成果。
金义片区持续发力涉外营商环境的改革优化,在2021年率先探索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和居留管理服务“一件事”集成改革基础上,联动多部门推出精准便利政策,推动外国人创业无忧“一类事”集成改革从便捷服务向增值服务迭代升级。
以外资企业登记为例。改革前,该业务涉及海关、科技、市场监管等8个部门,需要外商多头跑、多次跑;改革后,该事项被整合为“创业无忧”一类事,实现多跨协同的“并联”式审查,实现外国人创业一类事一个窗口一次办,平均审批周期从29个工作日缩减至10个工作日。
通过“外国人创业一站式通办窗口”,外商创业涉及的9项业务在金华实现5项全程网办、2项零跑即办、2项只跑一次。
——加快投资自由便利。
1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义乌)揭牌成立,金义片区涉外法律治理又添新阵地。
近年来,全球经贸摩擦不断,“洋生意”好做,“洋官司”难打。金义片区紧紧围绕外向型经济发展实际,在涉外法治建设改革上积极作为,探索出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涉外法治改革成果。
今年我市起草了《法治保障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行动方案》,将从政策层面推进法治护航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迭代“以外调外”涉外解纷工作法,发挥浙中涉外法律服务联盟作用,为面临撤销风险的586件美国商标的权利人提供应对指引;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选派2名人员赴非洲“涉外法治人才非洲培训实践基地”学习。
在推进自贸区涉外法治建设的同时,制度创新也为投资自由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线全省首个全类型全周期商事智能登记系统;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竣工实现“竣工即发证”;获批国家外汇管理局个人侨汇结汇便利化试点……
一系列创新制度营造了准入便捷、运行顺畅、服务高效的“自贸营商环境”,也为重大项目集聚增添了吸引力。2024年,金义片区新设企业16008户,同比增长15%,占全省自贸区新增总数的46%,其中外商投资企业422户、增长13.1%。
“试验田”里根壮叶茂,溢出效应日渐凸显。金义片区坚持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提升,制度红利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贸易开放活力。
着眼未来,让改革的成色更足,让开放的水平更高。《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对自贸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金义片区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实现制度型开放水平、系统性改革成效、开放型经济质量全面提升,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