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庄建设跑起来
党建引领推动永康世彰村蝶变重生
记者 高婷婷
走进永康市前仓镇世彰村,正赶上项目施工,工人们挥汗如雨,集中火力打造良浩书院。村党支部书记李陈云说:“村里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文化服务也得跟上。”
这些年,世彰村的变化真不小:脏乱差的养鸡场变成出租厂房,拆除的危房上建起图书馆,垃圾堆放处改造成公园和篮球场……2020年底的“十差村”,一年后的“十佳村”、全市擂台赛第一名,世彰村如今正朝着金华市未来乡村进发。
“落后村”如何蝶变重生?曾是一名大巴司机的李陈云分享他的治村经验:像管理大巴一样让村庄建设“跑”起来。
“大巴”检修 安全上路
暮色渐浓,道路两边的灯光带亮起来,世彰村及隔壁村的村民三五成群,沿着村道散步。自从道路“白改黑”完成后,饭后出来散步已经成为村民的习惯。再走两步,村口的篮球场、羽毛球场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很难想象,4年前的世彰村还是一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落后村,基础设施不齐,人心涣散,村庄缺乏产业和集体收入……李陈云用“一辆问题大巴”来描述当时的世彰村:“要让大巴开上路,就要对它进行全面检修。”
2020年村集体换届后,刚上任的村四委班子接到一项挑战:村里有块租赁的土地到期,这块地此前被用作养鸡场,臭气熏天,是村庄环境的痛点。“当时正好是年末,厂房出租的黄金时期。”为节省时间和金钱,村干部戴着橡胶手套、扛着强力水枪上阵,花几天时间将2000平方米的厂房清洁出租,赚到乡村建设的“第一桶金”。
一场臭烘烘的硬仗,展示了新一届班子干事的决心,凝聚起村庄上下的信心。世彰村很快行动起来,门前杂物堆放、垃圾乱丢等问题不见了,村子从“十差村”蝶变为“十佳村”,并成功创建无污泥浊水、无可视垃圾、无危房违建等“十无”的“十无村”。
干部带头 全村参与
李陈云说,如果说村级组织是“发动机”,党员是“轮胎”,那900多位村民就是“大巴”的螺丝钉。“大巴”想要开起来,必须每个部位一起发力。
世彰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每月主题党日、每周四工作例会一改过去的松散,要求全员到场、全员发言。“刚开始开会到凌晨都是家常便饭,大家畅所欲言,一起开展头脑风暴。”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杰说,他当了20多年村支委,头一次看到大家这么有干劲。
世彰村还将开会场所搬到了办公楼一楼,“敞开天窗说亮话”,欢迎村民进来提意见、监督工作。于是,在村务例会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村干部围桌开会,村民搬来板凳坐在下面,向村委反映问题。不管是家长里短的小事,还是关系村庄建设的大事,村委会都一一记录、组团领办。
大事小事都上会,做到公开透明;村委干部带上对讲机,全天“持机上岗”。在不断磨合中,干部拧成一股绳,村民的积极性也逐渐调动起来。前些年的五金物流港征地,世彰这个曾经的“蜗牛村”耗时3天率先完成征地任务,让众人刮目相看。
随着金台铁路、五金物流港征地告一段落,村集体收到一笔800多万元的征地补偿款,如何处置,众口难调。村民希望分钱,但村级组织班子把目光放得更长远:“800多万元,村里一人分不到1万元,投入村庄建设却能干很多事。”
如今的世彰,村容焕然一新,自来水工程、电网改造、环村路修建等基础项目齐全;小卖部、照相馆、邮局等打卡点施工完成,8090风情街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村里造起一栋1300平方米的多功能楼房出租,增加村民集体经济收入,让村民富起来;盘活资产,集体收入翻了10倍,朝着150万元大关迈进,赢得村民交口称赞,说世彰村这辆“大巴”驶上发展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