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赋能人才发展 激发城市活力

我市一季度引进3.88万大学生人才

本报消息(记者 李晓艳)记者昨从市人力社保局获悉,今年一季度,我市引进3.88万名大学生人才,人才招引保持良好态势。

今年以来,我市推出“一廊六城十链”百场引才活动,先后在重庆、上海、长沙、武汉等地开展招聘活动130余场,发布6万余个大学生人才岗位,已引进1.96万名市外人才。

市外靶向引才的同时,我市聚焦市内人才引进,实施万人留金计划,今年组织开展在金学子产业游、在金高校专场招聘、HR巡回宣讲等活动60余场,全省率先开发产才对接“校企通”应用,让十链重点企业一键即可匹配到相关专业的应届高校毕业生。

依托在金博士交流中心、高校引才工作站等平台,我市还推进“千博万硕”计划,发布2025年首批“千博万硕”人才岗位5000余个,高频开展重点本科院校百校行、硕博专场引才、博士产才对接等活动。为发挥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我市开展金华博士联谊会“十团助企”活动,组建机器人和低空经济等10个博士专家服务团,组织在外金华籍博士人才回金开展企业技术攻坚,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系统分析在金就业大学生人才数据,绘制形成金华市引才地图,建立十条重点产业链人才需求库和在金高校、金华籍大学生人才资源库,建立200余家高校引才工作站,招募校友引才特派员120名,全力服务‘港’‘廊’‘链’高层次人才需求。”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建设“人才友好型城市”,已连续6年实现大学生人才新增数突破10万人。去年,我市引进大学生人才13.03万人,引进总量居全省第三。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针对青年人才普遍关注的“关键小事”,我市优化大学生人才政策,完善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创新创业等服务,持续建设金华市大学生欢迎中心线下综合体,优化金华市大学生欢迎中心线上平台,给予来金大学生求职招聘、培训提升、青创孵化、社群交友等全链式服务,让人才在金就业有“门”、创业有“路”、乐业有“助”。

为培育大学生技能人才,我市建设产业人才学院,构建政府、高校、企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四方联动 产才融合”的人才培育体系。永康现代五金产业人才学院通过“双导师”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已培育五金产业人才1900人,实现提技拓岗,为200余家规上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9000万元。婺城产业人才学院“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已趋于成熟,累计为企业输送大学生技能人才500名。

大学生返乡创业也有支持。我市打造“浙中创客”品牌,优化大学生创业担保贷款办理流程,推广“社银联通、直申直享”,持续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库”和“导师库”,定点定人推送创业政策、项目、信息。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26场,培训辅导280余人,发放全市创业担保贷款1.29亿元,扶持创业330余人,带动就业1200余人。

此外,我市还推进青年人才驿站建设,由团市委在市区交通便利、产业毗邻、青年集聚的社区和产业园区附近的酒店设立“青年人才驿站”20个左右,为来金求职的毕业2年内青年大学生人才提供最长7天免费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