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8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推行“容缺验收+企业及中介承诺制”

我市创新工程档案验收模式加速项目投产

本报消息(记者 倪晗)昨日,在浙江中科芯微电子有限公司高精度通讯组件生产基地项目(一期)竣工现场,企业项目负责人手持工程档案验收认可意见书说:“上午递交材料,下午就拿到认可意见书,这样我们能提前半个月调试设备。”项目现场,现代化厂房已安装首批微调机、封焊机,正为年产9.6亿颗石英晶体谐振器的产能目标全力冲刺。

今年3月,《金华市市区工业企业项目档案承诺制验收实施方案》落地,创新推出“容缺验收+企业及中介承诺制”新模式。根据新政,建设单位在确保立项文件、用地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68项关键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可对132项非关键材料签署承诺书暂时代替,验收通过后3个月内补齐归档。配套实施的“预审指导—过程跟踪—限时补正”全周期管理,让项目验收跑出加速度。

在浙江恒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新落成的5号宿舍楼前,该企业负责人展示刚领取的验收文件:“从提交材料到拿到意见书只用了8小时,比常规流程快了10天。”这家专业生产机器人配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建的4幢厂房里已进驻首批激光切割设备,预计年底前可形成年产5000套工业机器人的生产能力。

市建设信息中心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与档案中介机构“点对点”对接,在立项文件、建设用地文件、开工审批文件、工程建设基本信息、五方主体竣工报告等关键资料齐全的前提下,对项目档案材料提前验收。这也意味着新政实施后三级服务机制同步建立,施工许可核发时“面对面”送达《档案验收告知书》,建设中期组织专家开展“月培训”,竣工前3个月启动“预审专班”。

“信用监管是新模式的生命线。”该负责人表示,强化对工程档案承诺的监督,所有容缺材料均纳入平台监管,逾期未补企业将面临联合惩戒,保障工程档案按要求如期归档。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6个工程项目完成容缺验收,节约办事时间超180天,实现档案验收“当日受理、当日发证”。市建设局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探索“承诺制+信用分”分级管理制度,对优质企业开放更多容缺事项,同时推动电子档案在消防验收、产权登记等场景的跨部门应用,让“数据跑腿”替代“企业跑路”,以政务服务的“增值式”改革,持续刷新项目建设的“金华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