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9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4版:要闻

陆光正:68载诠释木上匠心

记者 罗钟炉 卢师慧 包涵 文/摄

4月29日是东阳木雕大师陆光正80周岁生日。早上6点多开始,他的手机不断收到亲人和徒弟们发来的祝福短信。

拥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诸多头衔,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阳木雕)代表性传承人,陆光正始终将艺术传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连日来,他沉浸于《西游记》主题设计稿创作,等四大名著木雕作品全部创作完成后,将被统一悬挂在陆光正木雕艺术馆一楼大厅,吸引更多人走进东阳木雕的艺术世界。

刻刀里的家国叙事

陆光正的木雕生涯始于当时的东阳黄田畈岭下村。受父亲裁缝手艺和母亲花鸟画的熏陶,他自幼展现出艺术天赋,为婺剧团画脸谱、设计灯会龙头、绘制宣传画,被称为“艺术神童”。13岁时,他考入东阳木雕学校,两年后成为“雕花状元”楼水明的关门弟子,在多位老艺人指导下,踏上木雕艺术道路。

六十余载从艺生涯,陆光正创作了上千件艺术珍品,作品融合多种雕刻技法,题材广泛。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国际大展获奖,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上,陆光正创作的《锦绣中华》与《燕京八景》木雕采用食用级蜡替代油漆,既环保又保留木材天然纹理,让世界看到东阳木雕的独特魅力。北京人民大会堂、G20峰会主会场、上海进博会等国家重要场所,都呈现他的精品力作。

2021年8月6日,是陆光正终生难忘的日子,他将大型木雕作品《同心共筑中国梦》捐赠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作品为柚木长卷,铺展19.26米,前景128位各族儿女载歌载舞,衣袂褶皱间涌动着幸福纹路。远景薄浮雕展现高铁、航天科技等现代化成果,体现强起来的中国。画面中穿插的和平鸽、向阳花,寓意国家和平发展,人民生活无限美好。

此外,陆光正还在改革开放35周年、从艺60周年等国家和人生重要节点,创作系列主题木雕,百余件政治主题作品尽显家国情怀。

在金华,陆光正的作品早已融入城市血脉。金华的众多标志性建筑里,陈列着他精心雕琢的木雕,或讲述历史故事,或展现风土人情,成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为献礼杭州亚运会,陆光正团队把14组经典婺剧造型,从《断桥》的婉转到《血路芳华》的铿锵,以7米巨幅木雕《婺风遗韵》永恒定格。

2018年,陆光正创作的150平方米《八婺揽胜图》成为金华城市展示馆的镇馆之宝,该作品创下了全世界单幅木雕作品的面积之最。

木纹里的永恒匠心

如今八十高龄的陆光正,依然为东阳木雕的传承发展奔忙。在东阳木雕小镇,占地12.27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陆光正木雕艺术馆正在建设中。他出资约3500万元完成主体塔厅装饰,并计划捐赠毕生作品及收藏的各门类工艺美术大师之作。

“一定要有年轻人,一定要传承。”摩挲着刚刚拿到的木雕红木家具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名誉理事长聘书,陆光正语气坚定。4月19日落地浙江广厦大学的东阳木雕产业“两体两院”,是他推动传承的重要实践。在他规划的教学体系中,传统浮雕、叠雕技法与三维建模、智能雕刻技术相结合,学员既要研习明清木雕的精妙,也要从当代生活中汲取灵感。目前,他的工作室已培养出40余名徒弟,其中包括多名省级工艺大师和外国追艺者,将东阳木雕技艺传播到世界各地。

谈及创新,陆光正认为,木雕从业者不能止步于技法精进,更需升华艺术理念。“要给自己留出滋养心灵的时间”,深入文化沃土汲取养分,才能打破传统桎梏。

面向新时代,陆光正提出艺术创作新方向:“创造出让人民群众认可和喜欢,符合市场审美潮流,并在新时代生活中发挥实际作用的艺术作品”。他认为,唯有将艺术与时代需求、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木雕作品才能焕发持久生命力。

“我愿倾注毕生心血推动东阳木雕传承发展。”说这话时,陆光正目光坚定。他说,这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属于自己的梦想,是用毕生精力守护与发扬木雕艺术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