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推进适老化改造
“适老化改造”如何做到全程适老?
记者 张海滨 黄珊 吴彰义 文/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拥有安全、便利的居家环境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去年9月起,我市开始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通过智能化设备、无障碍设施等“小改造”,解决老年人的“大难题”。适老化改造具体怎么改?通过什么渠道申请?老年人的体验如何?日前,记者走访多地进行实地调查。
向上对接,全市启动 惠及3601户家庭, 补贴资金超2600万元
A
今年初,市民政局通过积极对接省级部门,争取到适老化改造专项补贴资金5435万元,为全市适老化改造工作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2月,适老化改造工作正式启动,市县两级迅速行动,通过下发改造指南、组织政策培训、开展宣传动员等方式,确保政策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和家庭。截至5月7日,全市适老化改造完成率达48.76%,累计补贴资金2649.56万元,惠及老年人家庭3601户,进度位居全省前列。
“适老化改造不仅是家庭环境的改善,更是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适老化改造工作去年9月就开始了,去年补贴资金累计4700多万元,涉及4000多户家庭。今年的适老化改造是新的一轮。”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改造以“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大功能为核心,覆盖卫生间、厨房、卧室等关键生活场景,力求为老年人打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居家环境。补贴范围主要分为施工改造类物品和材料、其他类物品和材料。施工改造类物品和材料涉及卫生间施工改造和厨房施工改造两大块。其他类物品和材料主要涉及适老化产品购买,包含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等相关产品。
“今年较为明显的变化是补贴政策更普惠了。”正在帮父母办理申请手续的市民张女士告诉记者,与2024年政策相比,新规将原先按年龄分档的50%~60%补贴比例,统一调整为面向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30%的普惠标准。虽然补贴比例有所下调,但覆盖人群显著扩大,更多“刚需”家庭被纳入保障范围。
政策调整背后是精准的数据支撑。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说,去年政策实施中发现,许多60至79周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改造需求迫切,但受制于经济条件难以承担自付部分。新政策通过“降比例扩基数”的方式,让财政资金能惠及更多群体。同时,目录产品从65类增至75类,新增的智能监测设备和辅助器具,直击独居老人安全监护、失能老人照护等痛点。
值得注意的是,新政对“防钻空子”机制作出周密设计。规定明确要求同一房产不得重复享受适老化改造与旧房装修补贴,企业需签订价格诚信承诺书。同时,虽然不设产品指导价,但单件产品最高补贴限价3000元,且不能虚高价、乱定价。
“我们要求各地要组织参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的经营主体实行产品销售价格公开承诺,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说,具备合法、专业资质,且企业产品列入《适老化改造项目补贴范围目录》的企业,可以申请入驻省级线上平台,供老年人家庭自由选择。
“以前要准备很多材料,现在手机操作就能申请。”在金东区东孝街道滨江社区工作人员的指导下,82岁的王大爷通过“浙里办”App上传了相关资料。
记者在《2025年金华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指南》上看到,老年人家庭可通过“浙里办—浙里康养—适老化改造”平台提交申请,上传身份证、房产证明及承诺书,经审核后生成“申购优惠码”。随后在指定目录内选购改造产品或签约适老化改造企业,并上传银行账号、产品清单及支付凭证。民政部门将按申请顺序审核材料并实地核查,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补贴,资金直接汇入指定账户。申请可由子女或社区代办,补贴申领时间截至今年12月31日。
据了解,除了和装修公司签订协议,委托其装修以外,老年人家庭还可以在淘宝、京东等线上平台购买适老化改造相关产品,同样享受补贴,但不享受购物立减直补。老年人家庭网购适老化补贴目录范围内的产品,具体操作仍参照线下购买申购流程,由商家开具发票,当事人通过“申购优惠码”上传相应材料即可享受补贴。今年,省民政厅线上搭建了“好易购银发久久”“INFAR省心购”两个平台,方便老年人家庭通过微信、支付宝搜索登录并在线选购相关产品。
“很多老人觉得‘还能将就’,不舍得花钱改造。”不少社区工作人员道出推广难题,在传统观念影响下,部分家庭将适老化改造等同于“装修浪费”,对防滑地砖、扶手等安全设施的必要性认识不足。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处工作人员说:“适老化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仍存在问题,主要是社会认知度不高:一方面,老年人对适老化改造直观认识不强,社会接受度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家庭对新政策还不够了解,需要再宣传、再发力、再动员。”
B
县市推进,服务提质 精准落地,老人乐享便捷生活
卧室配备了床边扶手、防褥疮床垫、紧急呼叫器,卫生间装上了恒温花洒、马桶扶手、淋浴椅,厨房安装了升降吊柜、燃气报警器……武义县壶山街道下王宅新村的朱梅钦老人对适老化改造非常满意,她说,这些改造让她的生活变得更加安全和便捷。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工作启动以来,武义县相关部门精准触及老年人需求,推进适老化改造服务提质,让老年人“原居享老”。
为全面覆盖目标人群,武义县成立县级工作专班,设立统一咨询专线,并针对不同群体建立改造家庭、改造企业、村社干部微信群,详细解读补贴政策、操作流程和核验标准,确保政策宣传到位。同时,依托“武义民生大篷车+民生小推车”平台,联合镇街、企业、物业等单位,通过发放宣传册、走村入户、定点摆摊、共富集市等形式,深入社区、小区、家庭开展面对面宣传。此外,该县大力推广“一站式”适老化改造购物平台,引导老年人家庭享受购物立减直补政策,提高政策知晓率和参与度。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开展入户宣传30多场。
在精准对接改造服务方面,武义县动态建立服务企业资源库,面向社会征集改造服务商50家,并组建改造企业咨询服务群,明确改造内容和产品辅具,优化改造流程。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组织企业开展针对性宣传,如在老旧小区重点推广坐便器、防干烧灶具等,在老年人密集区域推荐扶手、助听器、轮椅等实用辅具,在新小区和城市社区侧重适老化产品升级。同时,通过典型案例宣传、专业辅具介绍及线下体验中心,增强群众对适老化改造的认知,并选取首批改造家庭进行系列报道,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积极性。
为确保改造服务高效落地,武义县实施“二对一”追踪服务机制,由部门和镇村负责申领阶段的政策解读和代办,企业与审计单位协同规范施工流程,并全程跟进改造进展,及时解决难点问题。另外,该县优化补贴申领流程,推行“一日审核、三日核验、一周拨付”制度,即老年人家庭线上提交申请后,民政部门一日内完成审核,三日内组织入户核验,一周内将补贴资金发放至老年人账户,大幅提升服务效率和资金使用率。
记者从武义县民政局了解到,截至4月28日下午,当地已申领有效码260个,提交审核并通过182户,审核补贴资金125.8万元,提交补贴发放165户,提交补贴发放资金109万元,完成省级下达目标资金(290万元)使用率43.37%,支付率37.57%,资金使用率和支付率位居全市前列。
“这次改造共花了8万多元,其中补贴就拿了2万元。”家住义乌市东洲花园的余先生说,适老化改造就像及时雨,让原本还在犹豫要不要再次装修的他打定了主意。经过改造,房屋焕然一新,厨房、客厅、卫生间和卧室变得时尚智能,方便又好用。
余先生家的改造工作是由义乌市启盛工程管理有限公司承接的。该公司负责人吴经理说,去年,义乌市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正式启动后,他们公司申请成为了适老化改造企业。去年,适老化改造的对象是居住在义乌市范围内的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每户补贴总金额不超过2万元。适老化改造首先解决的是老年人如厕、洗澡、行走等方面的安全问题,不过,很多客户会顺带做个全屋改造,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
“说起来,这个补贴很好,就是有客户觉得申报、审批有点麻烦,特别是补贴申报材料有点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客户的要求会有变化,施工人员很难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资料留存。”吴经理说,为此,公司再三向客户说明这一情况。虽然有客户认为比较麻烦,但在公司和客户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客户都顺利拿到了补贴。
这个补贴很好,就是希望补贴申报材料能更简便点。采访中,有适老化改造企业和市民提出了类似建议。义乌市良工工匠装饰有限公司去年成为居家适老化改造企业后接手了一个改造项目。公司联系人张经理说,去年那客户审批手续办得还是比较快的,客户对改造效果也很满意。目前公司有一个客户正在等着改造,大家的希望就是今年的补贴申报材料能更简便一点。
采访中,有市民表示,4月27日有新闻说,义乌市今年已进一步简化补贴申报材料,不再要求提供房屋竣工验收合格证明和发票查验结果,而且义乌市现已实施100%现场实地核查,所以将不必上传支付凭证。
记者发现,这个其实是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补贴的要求,它与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的适用对象是居住在义乌市范围内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家庭。而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补贴主要面向2023年1月1日前竣工验收合格,在今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装修的旧房。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房屋不可以同时享受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旧房装修(厨卫局部改造)两类补贴。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有个要求,就是其范围包括改造类物品和材料、其他类物品和材料,每户购置目录内的改造类物品和材料应不低于购置总金额的15%(最低1000元),没达到标准的不予补贴。因此,客户可以就高选择适合的补贴。
记者从义乌市民政局获悉,从去年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以来,义乌去年有485户老年人家庭受益,补贴资金共883.75万元。今年已经申报的有680户,审批通过补助资金573万元,拨付61.2万元,助力更多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
C
社区实施,直面问题 老年人申请改造的意愿不足
“适老化改造后,家里住着更舒服了。”5月7日上午,81岁的陈振华告诉记者。他和老伴住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天龙南国社区,是社区第一批申请适老化改造的住户之一。
陈振华家中的厨房和卫生间重新铺设了防滑砖,厨房安装了下拉式橱柜,浴室配上了防滑垫,马桶旁安装了扶手,床更换成了助起式的,只要接上电源、启动开关,床的一侧就能缓缓抬起,方便老人起身。
“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适老化改造让我们很有安全感。”陈振华给记者演示了下拉式橱柜、燃气灶的用法。“橱柜一拉就下来,取东西很方便,不需要爬到高处,避免摔倒。燃气灶有定时功能,锅具干烧或者遇到意外熄火时,会自动切断气源,这些改造让健忘的老人更有依靠和底气。”
陈振华为此次改造花了4万多元,政府按照标准补贴2万元。“这些适老化产品有很多是我买的,只要把发票录进‘浙里康养’App,社区和街道工作人员就会上门核查报销,很方便。”他说,采购过程中遇到问题,他就向社区网格员蔡兰英咨询,每次对方都会给予解答。
今年1月,婺城区城中街道杨思岭社区居民胡艳春对自家卫生间、厨房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她家原先用的是蹲坑,换成智能马桶后,生活有了新变化。
“老伴身体不好,没改造前上厕所费劲,现在好了,我照顾他省了不少力。”她说,厨房、卫生间铺设了防滑瓷砖,橱柜也做了改造,现在就算坐着轮椅也能做饭。“花了2万多元,补贴了30%。适老化改造政策对老人来说是利好。”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虽然我市对于适老化产品的普及和推广力度很大,但仍有部分市民对适老化产品心存顾虑。
“今年,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挨家挨户上门。”杨思岭社区网格员介绍,他们在宣传中发现辖区老人申请适老化改造的意愿不足,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很多老年人对高科技产品持怀疑态度,认为这些产品操作复杂或者不适合自己。其次,部分家庭对这些产品的高成本存在顾虑,尤其是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购买意愿不强。”他建议,一方面进一步增加适老化改造设施种类,给老人更多的选择权;另一方面,希望更多子女和老人一起参与改造过程,尽一份孝心。
一些老人不愿意申请适老化改造,与房子的改造难度也有关。“我们辖区一些老旧小区房子面积小,结构紧凑,想要改造就要进行大调整,要花的钱就多了。”该网格员说。
“不服老”是一种更加隐秘的心态。不少社区工作人员坦言,上门宣传时遇到过老人不高兴的情况。“坦然接受自己的衰老,对有些老人来说比较困难。”婺城区城北街道一社区工作人员说,他们跟老人沟通时,找到老人作为“值得尊重的长辈”和“自身需求需要被回应的普通人”之间的平衡,帮助老人更好地居家养老。
“有种真香的感觉。”家住市区南国名城小区的黄彩华70多岁了。“原来只是打算把地砖换一换,没想到改造效果超出了预期。”改造结束后,黄阿姨来来回回在家中转悠,对这个防滑的卫生间很满意。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恒温花洒、智能马桶等改造花了1万余元,有政策补贴,算下来自己在补贴范围内的项目拿到了3000余元的补贴款。“社区网格员建议我在浴室安装一个扶手,当时我觉得不需要,现在用了发现好处很多。有邻居来家里参观后,也想跟着改造。”
韩建明住在市区新华街。他家刚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在他看来,并不是老人不需要适老化改造,而是要让改造更贴合老年人的需求。
韩建明刚花3万多元对厨房、卫生间等进行适老化改造。“这么一改造,万一以后身体有什么变化,这个房子也能支撑我们生活,而不是变得麻烦。”他说,适老化改造是好事,但未必需要“一刀切”。“我和老伴都过了65岁,不同年龄有不同的需求。”他认为,可以根据老年人年龄、身体的变化,有前瞻性地进行改造,或是按照老人的经济条件、意愿进行符合当下需求的改造,不一定要一步到位。
在改造过程中,韩建明也遇到了另外的麻烦。“适老化改造必须请民政部门认定过的公司装修,否则装修过程中的材料费不能享受补贴。”他说,尽管遇到各种问题时,社区工作人员会上门查看并答疑解惑,但仍有疏漏。“之前,经过认定的一家装修公司派人来看过后,给的报价比较高,我无法接受。于是,对方介绍了另一家装修公司给我。问题是,后面这家公司的报价虽然比较低,但不在认定公司名单上。如果委托后面这家公司来装修,就申请不了施工改造类的补贴。”
“适老化改造实施细则规定得很细致,很多老人了解不够,就会遇到问题。”天龙南国社区工作人员说,除了社区进一步做好宣传,相关部门、媒体也要进行更大范围的宣传,让有需要的老人知道、了解政策。
采访中,有社区工作人员指出,适老化改造的工程相对较小,装修企业报价较高,一些老人难以接受。另外,有市民认为,社区、街道、民政等部门需要进一步摸清需求,促进政府补贴、市场供给和老人需求的良性循环,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民心工程带来的安心、实惠与便利,实现老年人“宜居宜养”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