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长明处 “犇”向新征程
——记李子园三十年的坚守与突破
“展望牛”“奋进牛”“兴旺牛”是李子园总部科创大楼前的三头铜铸奶牛,它们或昂首而立,目视远方;或蓄势待发,筋骨紧绷;或踏蹄生风,气势如虹。这不仅是李子园三十年发展的精神图腾,更是这家传统民营企业韧性生长的生动缩影。
从浙中大地三头奶牛起步,到登陆资本市场的中国“甜牛奶第一股”,李子园以“专业专注专心做好一瓶奶”的初心,交出了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今天,李子园迎来盛大的30周年庆典,这场以“时光共筑 万事向新”为主题的盛会,既是对三十年风雨兼程的致敬,更是对下一个黄金时代的宣言。
时光长河 从三头奶牛到全国版图
三十多年前,金华被誉为“中国南方奶牛之乡”。在众多奶农中,李子园创始人李国平为何能脱颖而出?从李子园的发展轨迹可见一斑。
敢为者先行。在普通工人月薪仅几十元的年代,李国平毅然花费近万元购买三头奶牛开启创业之路。如此巨额投入,足见其行事魄力。
善谋者得势。1992年市乳品厂推出国内首款液态纯牛奶后,李国平敏锐捕捉市场机遇,于1994年创立李子园品牌,凭借自主研发的塑料瓶装奶,成为早期液态乳品市场的重要开拓者。
1998年,李子园兴建自有工业园,迈出了规模化生产的重要一步;2000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大关;2003年,销售额飙升至4.3亿元,一跃成为区域性代表品牌,在乳业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破局者致胜。随着伊利、蒙牛等乳业巨头强势崛起,行业竞争愈发激烈。2008年,行业风暴与金融危机双重冲击下,李子园面临销售下滑、亏损等诸多挑战。关键时刻,李子园果断“断臂求生”,收缩战线,专注深耕下沉市场,以高性价比产品策略避开巨头锋芒。“毛细血管式”的渠道布局,让李子园在县域市场站稳脚跟。
自2011年起,厚积薄发的李子园再次崛起,销售额逐年稳定增长。企业迅速扩展,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公司核心产品甜牛奶已基本覆盖全国地级市以上市场,合作经销商数量超过2600家。
远见者恒强。2021年2月8日,李子园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甜牛奶第一股”。有了资本助力,李子园全国化布局全面提速。如今,李子园在浙江金华、浙江龙游,江西上高,云南曲靖,河南鹤壁建有5大自有生产基地,形成覆盖华东、华中、西南、华北、西北的产能布局,年产量可达40万吨。
饮水思源,初心不忘。李子园始终将社会责任扛在肩上,将公益基因融入发展血脉。2020年初,李子园携手金东区慈善总会成立金东区首个公益基金——李子园公益基金,以每卖一瓶奶捐赠1分钱的形式,签订了三年捐赠1000万元的捐赠协议,目前,已开展第二个1000万元的捐赠,这些捐款悉数用于抗疫、救灾、教育、扶老、助残、新农村建设等方面。
不仅如此,李子园的公益触角还延伸向全国:2021年7月,李国平带队赶赴河南浚县并捐赠了100万元用于防汛救灾工作;2023年2月,李子园向江西上高县教体局、云南宜良县教体局分别捐赠助学金各100万元;2025年1月,李子园向西藏日喀则地震灾区捐赠1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李子园已累计捐款捐物超130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来,李子园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省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市诚信企业”“金华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等众多荣誉。李国平也凭借突出贡献,获得“最美诚信浙江人”“省劳动模范”“省道德模范”“市优秀商业企业家(金鹰奖)”“金华发展突出成就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薪火共筑 与伙伴们共同生长
根深才能叶茂。对于企业而言,深厚的根基源于与伙伴们的携手共进。
初创时期的李子园百废待兴,作为办公室主任的耿宏建每天十分忙碌,可她毫无怨言,一心扑在工作上。在她的影响下,女儿骆珺影也早早加入李子园。“在这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从一名小文员到人力资源部经理,一路走来,骆珺影对李子园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体会。“老板、老板娘的人格魅力令人折服,他们做事坚定、为人善良,即便是企业最艰难的时候,也从没拖欠过工资,这样的企业让人感到安心、有保障。”骆珺影说。
2021年,骆珺影的女儿王贝文也走进了李子园。“大学毕业后创业不太顺利,后来在父母的建议下,我选择到李子园发展。”王贝文说,李子园作为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对年轻人开明的态度,都让她觉得很有干劲。
“我是草根创业者,当时经销商竞争很激烈,但是董事长说,年轻人有梦想有开拓精神,他更愿意给年轻人机会。”经销商陈家琪在义乌市场打拼13年,从两人的小团队起步,硬是把年销量从不足10万件做到如今50多万件。
“‘实实在在做人,兢兢业业干事’这句董事长常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陈家琪说,李子园坚守全渠道价格体系,践行“层层有效益,各个有利益”的理念,真金白银地让经销商们尝到甜头,这给了他十足的信心和底气。
作为国内乳饮行业标杆,李子园与杭州中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堪称“专业共生”的典范。
自1999年首次合作以来,双方始终以“精诚合作、携手共赢”为纽带,共同推动行业技术革新。2018年,中亚为李子园量身打造的国内首条直线式无菌塑瓶灌装生产线投产,攻克了乳品包装领域“卡脖子”技术,从原料处理、无菌灌装到终端包装实现全流程智能化控制,为李子园迈向健康饮品赛道注入新动能,也共同引领了食品包装装备领域无菌灌装技术的发展。2021年,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亚以颠覆传统输送模式的新一代磁悬浮柔性输送技术赋能李子园河南鹤壁生产基地,驱动了智能制造的“双效倍增”。
“李子园三十年如一日坚守‘做好一瓶奶’的初心,与我们‘以技术为核心、以质量为宗旨,成就百年企业’的理念高度契合。这种长期主义精神,让双方在创新赛道上始终同频共振。”中亚总裁史正说。
“无论原材料价格如何大幅波动,李子园都会严格按合同履约,绝不拖泥带水。”刚刚于4月底正式退休的浙江省商业工业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史灿荣,在谈及与李子园长达二十多年的合作历程时感慨。从世纪之交至今,企业采购负责人更换了四任,但李子园始终秉持“诚信立企”的理念,这种一以贯之的契约精神十分可贵。
不仅如此,李子园在稳健发展的同时,总能在主要原材料采购上精准把握市场机遇,为企业持续创造利润空间。史灿荣笑着举例:“去年7月签订的奶粉采购协议价为每吨1.8万元,今年市场价格已飙升至每吨2.3万元,得益于全年锁价的合作协议,李子园有效规避了原料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向新而行 传统赛道开辟新蓝海
从2023年开始,李子园再次进入年轻消费者的视野中,不仅进行全面品牌焕新的打造,更是在产品上进行全方位的拓展和创新。这家以甜牛奶闻名的国民品牌,正以“守经典、创潮流”的双轨策略,在传统赛道上开辟新蓝海。
2023年7月的品牌战略升级,是李子园拥抱年轻消费群体的关键一步。品牌角色重塑为“李子园同学”,迭代口号“青春甜不甜?喝瓶李子园!”,同步焕新的包装设计,打造长线校园赛事IP“甜美女生大赛”。2024年,与新生代演员成毅签订长期代言合作,同时布局大剧和综艺赛道,让李子园的品牌形象在各大媒体平台和校园场景持续破圈。
渠道端的双轮驱动模式,则展现出李子园兼顾稳健与突破的商业智慧。线下2000多家经销商深耕县域市场,守住下沉市场基本盘;线上大力发展电商直播带货,2024年电商渠道销售额增速突破90%。这种“传统渠道铺密度、新兴渠道抓增量”的策略,既延续了企业擅长的“毛细血管式”渗透,又在直播经济浪潮中抢占先机。
产品矩阵的立体化布局,是创新最直观的体现。李子园不断向细分赛道延伸:“每日五黑”植物奶以黑芝麻、黑豆等原料的健康属性,2024年登顶天猫植物蛋白饮新品榜;针对白领群体的奶咖系列,用“醇厚微甜+提神刚需”切入办公场景;2025年全新推出的“VitaYoung活力维他命”维生素水,简单干净无负担,补充水和维生素,精准契合健康消费趋势,成为市场焦点。如今李子园产品矩阵拥有60多个品种的饮料、食品,覆盖餐饮、通勤、运动等全场景消费需求,让“喝李子园”从单一的味觉记忆,变成适配多元生活场景的消费选择。
而支撑这些创新产品落地的,是李子园全链条研发体系的硬核实力。企业技术中心作为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拥有业内前沿的先进设备、50余人的研发专家团队,截至目前,拥有有效专利200余项,主导制定5项国家标准。不仅如此,李子园早早打破内部研发的局限,构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聘请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担任首席科学顾问,与江南大学共建专家工作站,联合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四个专项实验室,共享三大国家级实验室资源。这种“顶尖智库+产业转化”的模式,能让“实验室里的创意”更快走向消费市场。
时光共筑者,永远年轻;万事向新时,自有光芒。站在新的起点上,李子园深知:所谓“向新”,从来不是对过去的背离,而是让三十年积淀的品质基因,在创新的催化下迸发更耀眼的光芒;所谓“共筑”,从来不是独行者的狂奔,而是与消费者、合作伙伴、社会各界手挽手,在时代的坐标系上,共同绘制乳业振兴的壮美长卷。
“李子园”这瓶奶的故事,远未到达终点。下一个三十年,我们共赴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