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智慧养老新浪潮里青春“撞”银龄

不少养老院来了年轻人

记者 徐莹

5月11日,金华市社会福利中心接待大厅里,1998年出生的刘康杰正在查看大屏幕上“颐养通”智慧养老系统的各项实时数据并反馈给护理员;活动室里,参加“青银共生计划”的浙师大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孙敏、靳皓白协助老人参与母亲节主题互动游戏。

5月12日,金东区社会福利中心的“银湖暖夕阳”护理区,23岁的护理主管吴丹琪正微笑倾听老人诉求;会议室里,26岁的企划范警之在拍摄活动场景……阳光洒在老人含笑的皱纹上,也映照着这些95后、00后专注的脸庞。

这样的场景恰似当下中国养老行业的缩影——青春“撞”银龄,传统银发产业与青春力量正在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青春力量重塑银发产业

当前就业形势下,加入银发产业的年轻人最初的选择掺杂了“相对好就业”的因素。他们开始抱着“年轻有试错机会”的心态,但融入后被养老院里正在更新迭代的适老化、智慧化装置刷新认知,更在得到老人的肯定与关爱中找到获得感甚至使命感。

市社会福利中心近190人的团队中,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16%,00后的入职高峰是2024年。记者采访当日,2005年出生的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姚佳怿、钟玲通过面试进入该院护理团队。“银湖暖夕阳”现有员工176人,其中30岁以下58人,占比33%,分布在医生、护士、策划人员及护理主管等岗位。

“在养老机构工作,锻炼了我的专业能力。”刘康杰毕业于计算机专业,入院一年来,除负责院里的网络技术和智慧工程,还分担一部分行政后勤工作。“银发产业是蓝海,未来就业我会首选养老方向。”孙敏本科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继续深造,现在是研二学生。这是她第二次到市社会福利中心实习。

“选择护理专业,一是看好养老行业前景,二是学到的专业知识可以更好地照顾带我长大的爷爷。”“银湖暖夕阳”院长助理、护理主管吴丹琪毕业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校,2023年通过校招进入市社会福利中心,与另5名护理主管、4名护士及40多名护理人员一起负责养老区320多名老人的日常护理。“我们用心照顾老人,老人对我们也像亲人一样,这种双向奔赴的爱太暖了。”23岁的赵芷晴是护士部主管,和小伙伴负责老人的日常血压、血糖检测等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每天有这些孩子照顾我们,像自家孙辈一样陪我们聊天、做互动游戏,感觉自己都年轻了。”自理区的一位奶奶开心地说。

练好服务老人的真本事

养老院里的年轻人正在用知识、技能和青春活力改写养老行业的传统剧本。

“要扭转人们对传统养老院的刻板印象、打造良好口碑,对我而言既有趣又有挑战性。”26岁的范警之本科学的是公共事业管理,2023年10月“银湖暖夕阳”开业之初就入职企划部,主要负责品牌宣传与推广、活动策划与组织。一年半来,范警之和小伙伴策划组织了不少院内外活动,她策划、出镜、剪辑的企宣视频刷新了人们对养老院的认知,近期的母亲节、护士节活动颇受好评。“一切都在能力所及和兴趣范围内,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我很有成就感。这个行业需要传承,更需要新鲜血液。”

年轻人们都感慨,院里的老人不但记得他们的名字,还总像对待亲孙子、孙女一样,从子女送来的零食里挑最好的给他们。“因为这份工作,我感觉拥有一个庞大的家庭,数百位疼爱我的爷爷奶奶。”范警之说。

当爱成为责任和使命,养老院里的这些年轻人都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养老行业相关知识、考取各种专业资格证书,努力拓展职业技能,用真本事给老人们提供更精准优质的服务。

前不久举办的长三角养老产业论坛上,行业分析师指出,我国养老护理人才缺口达200万人,而年轻从业者比例每提升1个百分点,就能带动行业产值增长8%。新生代正成为银发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动能。

在这场青春与银发的双向奔赴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社会观念的变革。智慧养老的终极目标,就是让每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老去,让每次夕阳都映照出朝阳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