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2版:金报东阳·特刊

四味虎鹿 一村一绝

——“品东白春芽·游非遗古村”虎鹿镇茶文化非遗游园会侧记

开幕式现场

道情表演

游园活动

茶叶采摘

葛巾体验

蔡宅高跷

记者 卢师慧 包涵

5月11日,历时16天的“品东白春芽·游非遗古村”东阳市虎鹿镇茶文化非遗游园会圆满落幕,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这场以“四村四味”为核心的文旅盛会,依托东白山生态资源与千年文化积淀,串联葛宅、蔡宅、厦程里、溪口四村特色,将非遗活化、古建新生、亲子互动与山水人文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近日,记者走进这四个村子,见证村头巷尾的热闹景象。

文化味·葛宅村

诗韵孝德润乡野

青砖黛瓦间,非遗道情的悠扬曲调与诗词讲堂的琅琅书声交织成韵。走进全国文明村、中国传统村落葛宅村,这个晋代孝子许孜故里,正以诗词为媒、孝德为魂,探索出一条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发展之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词不仅是文字,更是乡村的精神根系。”该村党支部书记葛煊炜以李白诗句为引,道出葛宅的文化振兴逻辑。游园会期间,东阳市文联副主席胡永清以“诗词与乡村振兴”为题开讲,将《诗经》的质朴、《楚辞》的浪漫融入乡野叙事。村中古戏台化身“流动诗塾”,孩子们在活字印刷体验中触摸历史文脉。

非遗市集上,“葛巾”文创展台前游人如织。东阳土布经平针绣与植物染的再造,化作书衣、笔袋等50余款产品,游客手持针线体验技艺。“孩子对葛巾制作念念不忘,这次特意带他来感受传统魅力。”市民陈丽妍说,她已经多次到葛宅旅游。棉花种植、纺织体验、文创开发……葛宅的产业链早已成型,每年都吸引了数万名学子游客前来研学体验。

而“燊·蘭桥”咖啡馆的走红,更是文化活化的生动实践。百年古建修旧如旧,拿铁香气与榫卯木纹对话,游客在咖啡杯旁翻阅《葛宅家规》,古建筑因创新利用重获新生。游园会期间的晴天,咖啡馆门口的樟树下人流络绎不绝。

葛宅是葛洪后裔的聚居地,建村600余年,文脉赓续,代不乏人。近年来,葛宅走文化兴村之路,葛煊炜等人探访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省博物馆等地,挖掘历史文脉,让历史文化成为村庄发展的源头活水。渐渐地,村内的历史文化深入村民心底。正月初八敬老祝寿、端午孝亲宴等更是成为村中每年的必备活动。2024年,该村首创的“孝行积分制”与孝行评议员制度,将孝心量化——网格长者每月入户评分,村监会主任葛茂荣带领团队调解家庭矛盾,积分高者优先享受惠民政策,让“孝”从道德倡导升华为治理机制。这种文化自觉也转化为了村里的发展动能。葛煊炜说,接下来,村里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深入挖掘自身文化资源,推动诗词文化、孝文化与乡村发展的深度融合。

古韵味·蔡宅村

非遗活化焕新生

走进蔡宅村,青石板巷深处的“东白春芽”茶市,拉开了这场文化体验之旅的序幕。虎鹿镇特产的“东白春芽”在此飘香,引得游客纷纷前来。百年厅堂内,古建茶席布置得雅致精巧,茶盏与雕花木窗相映成趣,悠悠琴韵伴着袅袅茶香,让品茗成为了一场穿越时空的诗意享受,游客仿若置身于水墨画卷之中。

非遗展演区则是传统技艺的“活态博物馆”。1.6米高的木跷上,“蔡宅高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身着绚丽彩衣,凭借“金鸡独立”“孔雀开屏”等高难度动作惊艳全场,赢得满堂喝彩;气势恢宏的水龙祈福表演、激昂欢快的腰鼓声,与游客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在古巷中久久回荡。“没想到非遗表演这么震撼!”从巍山镇赶来的市民陈天明,举着手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瞬间。

为了让游客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蔡宅村精心打造了多维互动场景。“十三间头”古宅群变成了充满趣味的寻迹打卡地;石臼旁,捶打麻糍的节奏勾起人们的童年回忆。网红咖啡屋“回春里”更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典范,古樟掩映的露台上,石磨圆桌摆放着现磨咖啡,百年木构的沧桑质感与拿铁的香气相互交织,营造出独特的氛围。村两委干部蔡国龙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听着檐角风铃与老宅对话,仿佛时光都变得柔软。”

蔡宅村已有900多年历史,现为中国传统村落、浙江首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浙江非遗旅游景区(民俗文化村)、东阳古建游三大节点之一。以蔡宅村为重点,虎鹿成功创建了省3A级景区镇。蔡宅也是东阳少有的古建林立之地,至今仍保留着200多幢老建筑,其中文物价值较高的有50余幢。在这里,每走一步瞧上一眼,仿佛就在翻阅这个村庄厚重的史书,在与古建筑悄悄对话,不时感受其沧桑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该村古建筑文化的隽永与醇厚。

近年来,蔡宅村通过持续举办启蒙礼、民俗文化节等活动,不断深化文化内涵,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古村的魅力,以创新的姿态,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光彩,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诗意栖居地。

童趣味·厦程里村

山水乐园引客来

连日来,厦程里村的清水乐园迎来亲子游高峰,欢声笑语回荡在山水之间。水上滑梯溅起欢腾水花,充气城堡里跃动着小小身影,七夕主题打卡点前游客争相合影,这座占地约7000平方米的亲子乐园,正以“山水+童趣”的创新模式,让传统村落蜕变为东阳亲子文旅新地标。

厦程里村坐拥会稽山脉虎鹿双峰,白溪江天然水系穿村而过,凭借优越的生态资源,精心构建起多维游乐场景。清水乐园内,四大主题区各有特色:水上公园中,彩虹滑梯与戏水城堡构成清凉世界,为游客驱散暑热;军事培训区推出丛林穿越、障碍赛等拓展项目,激发勇气与协作精神;休闲烧烤区则以天幕帐篷与篝火晚会,营造出满满的野趣氛围。值得一提的是七夕音乐休闲区,鹊桥横跨景观水系,月老雕塑寄托美好心愿,织女草房变身非遗手作工坊,夜幕降临时,网红帐篷群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露天音乐会在江风中奏响,将传统民俗与现代审美完美融合。

“从城区自驾半小时就能到,比去游乐场更亲近自然。”带着双胞胎前来体验游船的游客李敏赞不绝口。依托37省道与甬金高速互通口的便利交通,厦程里村精准对接“1小时都市圈微度假”需求。村内白溪江蜿蜒环绕,搭配周边果蔬采摘园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半日游—过夜游”的完整旅游链条。在此次游园会期间,清水乐园人气爆棚,“五一”期间更是出现“帐篷一位难求”的火爆景象。

旅游经济的发展,也让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村民在乐园周边摆起玩具摊、小吃摊,提高了经济收入。厦程里村相关负责人说,后续将通过串联村里的景点,优化乐园结构,持续升级“山水童趣”IP。

山水味·溪口村

古道茶香映长城

5月以来,溪口村凭借其独特的“小长城”景观,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前来打卡。

溪口村的“小长城”自村东北侧旗杆山起始,至原37省道收费站后侧山头,全长1002米,宽4米,最高处海拔近300米。它采用矩形条石堆叠建设,每块石头约200斤重,还建有4个烽火台。远远望去,蜿蜒巍峨,十分壮观。起初,村里只是计划修建一条游步道,方便村民上山游玩。在得到上级部门支持,列入省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建设名单后,项目经过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山地资源与地理优势,最终打造出了家门口的“小长城”。

“登上‘小长城’,不仅能体验攀登的乐趣,还能将周边的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游客李响说,看着群山连绵起伏,山间云雾缭绕,仿佛一幅山水画卷。

为了让游客拥有更好的旅游体验,溪口村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目前,村庄已建设可供游客休憩的长廊和一个可容纳100辆车的停车场。同时,村里还在持续提升村庄环境,积极植入民宿产业,力求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小长城”自开放以来,游客量激增,溪口村党支部书记刘华田介绍,后续,溪口村将继续挖掘自身特色,以“茶香小长城”为核心,打造更多富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