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新区新闻

建设阳光食品作坊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记者 苏宣萌 文/摄

洗手、消毒、换工作服,这是金东区火把酒坊工作人员进入操作间前的例行动作。在全透明的阳光食品作坊里,原料区、生产区、成品区有序划分,酿酒器、灌装机等设备整齐摆放,上面还贴着标识,整个空间整洁、明亮。

推动食品小作坊“经营资质透明、车间布局合理、加工过程阳光、经营管理规范”是浙江省阳光食品作坊建设行动的重点。为着力办好阳光食品作坊,去年以来,金东区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推进落实,推动食品小作坊从“散杂乱”向“精特美”转型,目前已完成22家阳光食品作坊建设。

食品小作坊种类繁多、工艺不一,如何规范改造?金东区组建服务团队,根据食品小作坊的生产环境和工艺特点,制定“一坊一策”改造方案,对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并统一发放公示牌、标识、手册等。

针对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金东区向食品小作坊推广“浙食链”系统,确保作坊食品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的全链条可追溯。“为了便于消费者监督,我们通过在作坊的加工区、仓库等关键场所配备视频监控,并在‘浙食链’平台实时展示食品加工全过程,有效落实食品小作坊的主体责任。”金东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金东区还大力推广食品小作坊GM2D二维码应用,鼓励小作坊业主将其印制到食品外包装上,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电子证照、进货凭证、每批次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及作坊内实时加工画面,督促食品小作坊主动合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