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出圈”的背后见证金华山水和谐之美
记者 方 璟
南山深处,伴随林叶响动的婆娑声,珍禽异兽穿林而过:一只母豹猫带着两只小豹猫迈着轻巧的步伐外出觅食;披着“箭矢”的豪猪在树林间悠闲散步,威风凛凛……这些都是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红外触发相机捕捉下来的画面。
从金华市区出发,驱车1小时左右,就来到浙江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南山保护区),这里是浙江省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南山保护区内共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0种,是中华穿山甲、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黑麂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分布区域。”该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自2023年在南山保护区第一次拍摄到中华穿山甲野外活动影像后,2024年10月,又被野外科考人员监测到“三代同堂”的生活痕迹。
去年8月,南山保护区联合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进行野外博物馆展线调查时,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嘴角鸮。通过在重点监测区域进行红外相机布控监测及数据回收,仅去年一年,南山保护区就拍摄到中华穿山甲、黄腹角雉、豹猫、白鹇等31种野生动物,有效影像达1600余份,进一步充实了该区的科研数据库。
珍稀动物不仅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野生动物种群越来越多,观测到的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一年比一年多,足以说明南山的优越自然生态环境。”该工作人员说,南山保护区的建立,对我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都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来,保护区通过强化巡护监管、栖息地保护、濒危物种拯救、科普宣传等措施,不仅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更促进了野生动物栖息繁殖。
婺城南山地位特殊,还有诸多故事。南山是金华城区西南山区的统称,这里层峦叠嶂,青山环绕,植被繁茂,许多地方海拔在千米以上。此外,南山一带还是金华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这里有沙畈水库、金兰水库等多座中型水库,是金华市区百万群众引以为傲的“大水缸”。
头枕青山,脚踏绿水。珍禽异兽在林间齐聚,草木生灵就此安家,这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为进一步做好南山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科研、监测、救护、繁育、放归和科普工作,该区专门建设了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研究基地,5月15日,该基地正式启用。
为向大众提供一个了解保护区的窗口,南山保护区还建有南山野外博物馆,通过龙葱尖、显坑、半溪、白沙源四条展线,在展线沿途设置展牌、观鸟台、昆虫旅馆、动物模型等设施,为公众提供一个互动式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普活动场所。
“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养蜂吗?”“岩石上的生命乐章是什么?”不久前,南山野外博物馆开展首次活动,迎来一群小小探险家,孩子们跟着讲解员走进馆内,以听讲解、看标本陈列、触摸多媒体演播等形式,了解南山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等内容。
“原来在婺城南山有那么多隐藏的美景,有那么多被我们忽略的奇妙生物。”这场实地科普带给孩子们无限遐想,随行的家长也感慨:“这些亲手触摸到的植物,比教科书上的插图生动多了。”
“首次活动报名人数就超过预期两倍,我们正筹划推出主题研学,让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传播者。”南山保护区管理中心工作人员说。
(婺城南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供图 除署名外)
白鹇、白鹭、山椒鸟、红嘴蓝鹊、鸺鹠、斑鱼狗 通讯员 沈锦潮/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