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5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真情织“网”,让群众幸福满“格”

方露雯 叶雁秀 陈吉慕 戴婷

记者 吴璇

在金华开发区的街头巷尾,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网格,用真情服务群众,用担当守护平安。他们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也是民情民意的“传声筒”,更是基层治理中闪闪发光的“螺丝钉”。

正是这些网格员的点滴付出,见证了开发区现代化治理的温暖底色,也传递着新时代基层奋斗者的正能量。

方露雯:

网住居民大小事 暖心织就平安网

“小方这个人温柔大方,也很热情,我们经常得到她的帮助。”“她办事非常可以,我们喊她就像喊自己的女儿一样。”记者行走在苏孟乡湖海塘社区,一提起网格员方露雯,居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方露雯是湖海塘社区第九网格的网格员,她所管辖的网格内共有686户,近1000名居民。6年来,她始终以居民的需求和满意度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服务群众,用真情为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扮演着“服务员、调解员、宣传员”等多重角色。

“安全无小事,网格就是我的‘责任田’。” 记者注意到,在方露雯的巡查清单上,消防通道、电梯故障、燃气安全等都是重点关注事项。去年12月的一次夜巡,方露雯发现小区居民楼内存在电动车“飞线充电”现象,电线裸露且靠近易燃物。她当场劝阻住户,并联系电工拆除违规线路。为杜绝乱充电隐患,后续方露雯协调小区业委会在小区内增设多处智能集中充电桩,张贴安全充电须知海报,并组织居民观看电动车起火警示片,彻底解决了这一顽疾。

针对辖区内老年居民多、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方露雯开展“敲门送安全”行动,每月为独居老人检查电器线路、提醒物业更换过期灭火器,并联合社区民警开展“防诈小课堂”,累计劝阻6起电信诈骗,为居民挽回损失10万余元。

今年3月的一个周末,正在巡查的方露雯接到居民电话,称小区单元楼内传来激烈争吵声。她小跑着赶到现场,发现四楼住户因卫生间漏水导致三楼洗水池发霉,双方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方露雯立刻联系物业维修人员入户查明漏水原因,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见面商议解决方案。虽然协调结果已经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但方露雯心里始终记挂着这事。为了彻底化解矛盾,她连续多天往返于两户人家,全程跟进施工进度。“小方跑前跑后,比我们自己家人还操心!”三楼住户潘大姐感激地说。6年来,方露雯累计调解各类纠纷70余起,成功率达95%。在她的工作笔记里,记满了换位思考、分层沟通、联动资源等调解心得,成为社区公认的“金牌和事佬”。

在日常巡查中,方露雯不仅是问题解决员,更是服务升级员。她组建了网格微信群,实时发布天气预警、政策通知;与“红邻管家”团队、业委会成员定期走访居民,收集需求清单和社区资源,解决电瓶车充电、路面地砖破损、高空坠物隐患等小问题。方露雯还在小区网格驿站设立“微心愿墙”,不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免费理发、节日联欢等志愿服务,将服务阵地前移至居民家门口,发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不仅解决实际问题,更凝聚了社区人心。

6年时光,方露雯的足迹遍布网格的每一寸土地,却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让“网格”成为居民心中的安全网、暖心网。

陈吉慕:

扎根基层践初心 用心用情办实事

网格工作看似平凡,实则充满了挑战。陈吉慕是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姜家社区第十网格网格员,从与数字打交道的财务人员到与百姓冷暖相连的网格员,这个瘦弱文静的95后姑娘是社区里的大忙人,手机一天到晚响个不停,居民们大事小情都爱找她,她从不嫌烦,总是竭尽全力为居民提供各种帮助,大伙都说:“有小陈在,心里就踏实。”

初到姜家社区时,面对539户居民的复杂情况,陈吉慕选择用最传统的方式熟悉环境——通过逐户走访绘制“民情地图”,标注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记录每户的急难愁盼。这种用脚底板跑数据的工作法,让她短短半年就掌握了社区的基本情况。

作为一名曾经的财务人员,陈吉慕将财务分析的逻辑转化为网格工作方法。在调解南市小区噪声纠纷时,她共情倾听诉求,用数据寻找平衡点,最终以真诚沟通促成和解。面对小区墙体脱落隐患,她不仅协调紧急维修,还建立安全巡查台账,为社区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陈吉慕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辖区老人赠送的干花书签,这是她用心服务的见证。她常说:“帮助群众时,既要有实际行动,也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为高龄老人代购药品、申请适老化改造;为困难家庭链接社会资源,组织爱心结对帮扶;为老党员提供远程服务,确保他们参与组织生活;利用闲置空间打造“儿童之家”,组织手工制作、科普讲座等活动……这种兼顾物质与精神的关怀,让她的网格服务直抵人心。

为做好居民贴心人,陈吉慕通过建立资源链接群整合社区力量,每月组织文化活动。例如去年暑期的非遗剪纸工作坊,既丰富了孩子假期生活,也增强了社区文化活力。同时,她还积极引入志愿者队伍,建立多元化的服务网络。无论是环境整治、安全巡逻,还是文化宣传、邻里调解,都能看到志愿者们的身影。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让社区治理更加高效,也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

从最初的紧张忘词,到如今从容化解各类纠纷,从被质疑“小姑娘能干啥”,到收获居民的交口称赞,陈吉慕用“笨鸟先飞”的韧劲完成了最美的青春蜕变。她的网格服口袋里总是装得满满的:工作机、口袋记事本、小铲刀、消防检查卡、各种宣传册。在陈吉慕看来,自己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无数次实践和反思积累而成。每一次成功调解纠纷,每一次帮助居民解决问题,都让她更加坚定地走在服务群众的道路上。陈吉慕说,基层工作虽然平凡,但每一个小成就都让她感到满足。

清晨的姜家社区,当沿街商铺逐渐热闹时,陈吉慕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巡查。她用脚步丈量社区,用行动回应群众需求,让青春在平凡岗位上绽放价值。

叶雁秀:

网尽格内千万事 真情守护千万家

叶雁秀是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秋高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员,扎根基层6年时间里,她用一双“铁脚板”走遍网格内的109栋居民楼、91家沿街店铺。从家长里短到急难愁盼,叶雁秀以“网格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信念,将琐碎日常化作暖心服务。

翻开她的民情记事本,密密麻麻记录着独居老人的用药需求、邻里矛盾的调解进展、安全隐患的整改追踪。“居民愿意找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在叶雁秀看来,网格员不仅是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更应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全面掌握网格内人员情况,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王大妈,侬在家择菜呐,最近身体还好吗?”一有闲暇,叶雁秀就走进居民家中,与户主围坐拉家常。看似普通闲聊,她却将居民身体状况、家庭成员工作学习情况等牢记于心。凭借耐心细致的交流,她成功摸清网格内人口基本信息、户籍与流动人口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隐患不等人,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居民就多一份安心。”这是叶雁秀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的巡查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消防设施检查、楼道堆积物清理、独居老人走访等事项。去年10月,叶雁秀在巡查中发现某单元楼内堆放大量废旧家具,堵塞消防通道。她第一时间联系户主沟通,联合物业连夜清理,同时在楼道张贴安全告示。为根治此类问题,叶雁秀推动社区增设3处公共储物间,并组织消防安全月演练活动,邀请消防员现场教学,覆盖居民500余人次。针对老旧小区燃气管道老化隐患,她逐户摸排登记,协调燃气公司为32户居民免费更换软管,被老人们亲切称为“安全小卫士”。

“你们有没有公德心的,没看到我们家被子晒在这里吗?”一声怒吼引起了正在金发兴园小区巡查的叶雁秀的注意。循着吼叫声,她来到了6幢楼下,经了解,两家业主因楼上楼下噪声有过多次摩擦,积怨已久。此次因被子被拖把水滴湿爆发,发生激烈冲突,双方越说越激动,眼看着要动起手来。叶雁秀赶紧上前劝慰,安抚对方情绪。待双方情绪平稳时,她立即召集物业、行政执法、民警和涉事居民协商,在多方部门的协商下,建议楼下业主在窗台上安装一个可伸缩雨棚用来遮挡楼上滴水的问题。6年来,她累计调解各类纠纷80余起,成功率达90%。‌

叶雁秀深知,网格治理不仅要解难题,更要暖人心。近年来,她搭建“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线上组建了网格微信群,这个群不仅是居民们交流信息的平台,更是她发布天气预警、政策通知的“快速通道”;线下发起“银龄关爱行动”,链接社区卫生站提供上门体检,组织志愿者为27名高龄老人代办医保年审;帮助百岁老人完成“长寿匾额”微心愿……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居民们总是感叹:“有事找小叶,心里就踏实!”‌

从青春韶华到而立之年,叶雁秀的微信步数常年“霸榜”朋友圈,6本工作笔记写满民情民意。在她看来,网格员就像一根针,穿起民生万条线。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在家长里短中传递温情,于琐碎细微处书写担当,让“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的承诺,化作居民触手可及的幸福。

戴婷:

脚步丈量民情 真心赢得信赖

调解邻里纠纷,宣传政策法规,走访困难群众……在金华开发区西关街道五里亭社区第一网格的街头巷尾,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楼栋之间,她就是被居民亲切称为贴心人的网格员戴婷。在过去的700多个日夜中,戴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网格员的使命担当,赢得了居民“有困难找小戴”的真诚信赖。

她是居民的调解人。“有位大爷天天爬梯子到我们车库顶上种菜,太危险了!我们劝他,他还嫌我们多管闲事。”接到居民反映后,戴婷立即赶赴现场,看见金大爷正踩着简易木板往车库顶挪动。戴婷赶紧劝阻:“大爷,您先下来!这样爬太危险了,万一摔着可怎么办?”金大爷不以为然:“我种点菜又不碍事,这屋顶空着也是空着。”戴婷耐心解释:“屋顶是公共区域,不能私自占用。而且您年纪大了,爬这么高容易出事,家人得多担心啊。”经过一番劝导,金大爷最终拆除了“桥梁”,安全隐患顺利消除。

在戴婷看来,让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里是网格员的重要职责之一。“居民之间的矛盾,有时候就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等小事引起的,我们要做的是换位思考,用心用情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两年来,她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她是居民的贴心人。“小戴,我老伴腿脚不便,头发都几个月没理了。”上周三,居民郑阿姨给戴婷打电话求助。了解情况后,戴婷第一时间翻开精心记录的《特殊群体帮扶档案》,联系志愿者上门理发。第二天,志愿者就带着专业工具上门服务。戴婷也没闲着,一边帮忙打下手,一边陪老人聊天解闷。“左边再修短些”“耳朵后面要剃干净”,她细心转达老人的每个要求。“哎哟,老头子看起来年轻了十岁!”理完发,郑阿姨拉着戴婷的手连声道谢。

在戴婷负责的网格里,每一件小事都是她心中的大事。两年来,她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行动温暖困难群体,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不平凡的坚守。从调解“空中菜园”纠纷到组织“爱心义剪”,从创新便民服务到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她始终把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用真情织就了一张社区幸福网。正如居民们所说:“有困难找小戴,准没错!”

看着居民们满意的笑容,戴婷也深深体会到了网格员工作的重要性。正如她在工作日志扉页所书:“萤火虽微,愿暖千家灯火;网格虽小,可盛山河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