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政电机的“追光”之路
记者 王旭航 冯俊江/文 钟路/摄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跟踪支架正成为降本增效的新利器,它可以调整角度实时跟踪太阳方位,这正是东阳科技型企业东政电机的核心业务之一。
“发电量可以提升8%至15%。”该公司董事长陈政称,“光伏系统跟着太阳跑能多发电,企业跟着‘光’走能收获好效益。”
东政电机立志成为世界级传动产品方案解决专家,22年来专注电机研发与生产,找准产业赛道、筑好技术根基、创新企业管理,逐渐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亩均英雄奖”工业企业,凭着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技术,走出了一条“追光”之路。
精准赛道 产业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东政电机的“追光”之旅,始于对产业方向的敏锐洞察和坚定选择。
时下机器人话题热度不减,但东政电机2005年就瞄准这一赛道,将主要精力放在跟普通老百姓生活更密切的服务机器人电机研发、生产和销售上,开启高速发展。
故事源于20年前的一次海外参展。东政电机在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期间,一名客户对该公司高性价比的电机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双方达成合作意向,研发泳池清洗机器人用电机。当时,东政电机负责减速器等部件,电机由供应商提供。样机测试顺利通过,但供应商在批量生产时质量不稳定,两轮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就在我们苦苦想办法时,供应商直接说‘不干了’。”这对于刚刚起步的东政电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但陈政团队捕捉到商机:国外市场对泳池清洗机器人需求旺盛,电机是核心部件。
面对技术、资金与时间压力,东政电机果断自建生产线,投入100多万元,历时两个月攻克研发难题,初步建成电机生产线,产品通过3000小时连续检测。最终,整体交货时间虽略有延期,但产品最终赢得了客户认可:“原先用的德国产电机交货周期长、价格高,相比而言,你们的货挺好。”
从那以后,双方合作延续至今,订单份额占公司过半。“高质量服务和核心技术,是和客户保持高黏性的关键。”就在上周,公司销售主管王婧组织员工给国外客户发了3个货柜的电机,通过海运40多天可抵达当地。如今,公司每年派团队赴国外对接,从来样加工升级为研发阶段的技术输出,产品应用扩展至园林、酒店等领域。
近年来,东政电机将太阳能光伏跟踪系统电机作为另一主攻方向。据行业预测,未来五年,国内跟踪支架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超20%,2025年、2026年全球出货量预计达115吉瓦、135吉瓦。2023年起,东政电机加速布局国内市场,光伏跟踪系统电机已实现稳定供货,服务机器人与智能仓储物流电机也供应多家国内龙头企业。
陈政表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服务机器人领域申报各级企业评定时,甚至无对标细分考核名录,足见东政电机的前瞻眼光。
技术为基
科创之光驱动高质发展
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东政电机持续引进先进技术、研发技术产品,让技术之光点亮企业发展之路。
走进生产车间,数十台数控机床高效运转,机器人智造区域内,一条占地8平方米的生产线仅需一名工人,就能完成7道工序。记者观察到,一台自动化设备加工铜制配件,从原料到成品仅需30秒,效率是人工的6倍,且品质更稳定。这种效率得益于近年来的技改投入。
2024年,该公司投入400多万元更新设备,车间设备基本实现全面升级,与国际同行比肩。该公司副总经理杜朝峰说:“技术上的每一分投入都物有所值。”
在智能制造方面,东政电机建成多机联网全自动电枢生产线及岛屿式自动化生产带,机加工生产线实现数字化物联网升级,产品编码可溯源,每台电机拥有“身份证”。
而这仅是生产端的成果,在研发端,东政电机同样不遗余力。公司140名员工中,研发团队占20余人,分为电机设计与齿轮设计两大方向,由合伙人亲自带队。为提升设计效率,公司还引进国际顶尖KISSsoft软件,设计周期从15天缩短至7天,误差显著降低。
人才是技术突破的关键。地处东阳市白云街道,毗邻义乌,东政电机在人才招聘上有优势,但高精尖人才仍需外引。为此,公司一方面注重人才内培,另一方面在杭州甚至海外寻找人才合作团队,共同研发新品,并不断收获技术突破“好声音”。
去年底,东政电机技术研发团队向来自金华市科技局和多所高校的专家汇报3个新产品:跟踪式回转支架系统用无刷电机、仓储物流系统用拨指电机、机器人行走驱动电机。专家们认为,3个产品均填补国内空白,其中无刷电机达国际先进水平,另外两项达国内领先水平,全部通过验收。
截至目前,东政电机拥有国家有效专利62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国内领先新产品22项,国际先进新产品1项。陈政本人作为全国微电机标委会委员,多次主持和参与电机行业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这些技术积累,让东政电机行稳致远更有底气。
创新管理
人本之光凝聚企业力量
技术驱动之外,东政电机以创新管理凝聚人心,打造幸福企业。勇于创新的理念与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企业行稳致远的利器。
在该公司办公大楼,“劳模”二字格外醒目,涵盖东阳劳模、金华劳模、八婺金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去年9月,公司工会成立“昰旻劳模创新工作室”,由陈政、何桂仙、王新3位劳模、技术能手领衔。“昰旻”寓意春夏交接,蕴含“政”字,象征东政电机创新不止。工作室以技术创新与技能传承为目标,开展技术交流、技能培训与成果转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金华市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单位,东政电机抓住试点机会,成立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画好产改工作“路线图”。多年来,公司坚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技术工人能级工资集体协商,建立能级评定动态化管理机制,推动一线职工技能等级与薪资挂钩,每次实现能级工资增幅从8%到15%不等,激发了员工创新活力。
员工心态稳了、企业平台建了,再加上设备、研发、营销投入,东政电机近年来业绩持续攀升,现有厂房仍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公司去年下半年仅接下了50%的订单。
为突破瓶颈,东政电机在东阳市委市政府支持下,于昌盛路获批25亩工业用地用作新厂房的建设,已于今年4月动工。新厂房将按数字化车间标准建设成年产200万台(套)服务型机器人执行元件生产线,彻底解决产能受限问题。
展望未来,东政电机瞄准人形机器人与AI技术热潮,加快布局关节模组与手指配套电机研发。陈政表示:“从追赶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东政电机要在‘追光’路上让自己成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