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家医签约服务 共筑居民健康防线
我市多举措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记者 戴伟文
5月19日是第15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为“签约有感 健康可及”。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市围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发力,通过优化团队建设、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模式,让签约服务成为居民健康的坚实保障。
从科学减重到心理关爱
多元特色服务深入人心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核心在于满足基层居民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我市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探索特色服务,将健康管理融入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婺城区城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婺城区率先试水科学减重服务,开设体重管理门诊,为超重及代谢综合征患者提供个性化干预。自今年3月12日开诊以来,门诊已建档30余人,接诊50余人,其中减重最多者近5公斤。
前来就诊的人群中,35岁至55岁群体占比超70%,且多数伴有高血脂或高血糖。针对这一情况,门诊为每位患者建立涵盖5类20项指标的详细健康档案,并组建了由营养师、全科医生等在内的“4对1”服务团队,采用针灸、埋线、经络推拿、艾灸、耳穴压豆等非药物手段,帮助居民安全减重。副院长刘玉玲表示,后续他们还计划将减重管理深度融入社区居民“15分钟健康圈”,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的减重指导,进一步提升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无独有偶,石门农场卫生院是金华开发区首个设立体重管理门诊的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检测—评估—干预—随访”全流程服务。卫生院组建了由家庭医生(全科医生)、中医师、营养指导员、康复师、运动指导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体重管理MDT团队,定制个性化减重方案。目前,门诊建档已有65人。居民徐女士通过3个月减重管理、联合中药和中医穴位埋线,体重下降10公斤,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石门农场卫生院在关注居民体重管理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医院开设老年医学专家门诊,由金华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专家定期坐诊,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开展一对一干预。在这里,医生为签约老年人建立专属心理档案,提供年度心理健康评估,及时预警抑郁、焦虑风险。针对失能老人家属,医院提供护理技能+心理减压培训。医院还定期开展老年人“心理健康关爱行动”主题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此外,医院大力开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聘请省市名中医,成立中医护理门诊,加大中医人才队伍培养,借助中医特色技术提升服务品质。
用行动诠释医者担当 打造有温度的签约团队
孝顺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同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的担当。新叶店村村民严大爷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并伴有脑梗后遗症。老伴双目失明,也患有高血压,夫妻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每月药费开支不小。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成员利用休息时间多次往返金华市中心医院,为他们补齐资料办理慢性病卡,大大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去年底的一天,新叶店村的洪奶奶因头昏、没力气上医院,于是打电话给签约医生朱志萍。刚下夜班的朱医生考虑到她有多种慢性病,立即带着检查工具和必备药品赶过去。经测量,朱医生发现洪奶奶血压高达180/110毫米汞柱,血糖20毫摩尔/升,立即进行降压降糖处理。原来,年底工作太忙,洪奶奶的女儿忘记配药了。联系家属后,当天洪奶奶就被送到孝顺镇中心卫生院住院治疗,避免了意外的发生。
“老人就像孩子一样,有时需要连‘哄’带‘骗’。”家庭医生冯丽娜说。常有村民向她求助,父母觉得病好了就不肯吃药了怎么办。冯医生这方面颇有心得。
据了解,该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每天都会接到村民的各类求助电话:年轻妈妈会拍下孩子皮疹的照片发过来咨询,独居老人把家庭医生的号码设为手机紧急联系人,就连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习惯在就医前听听他们的意见……遇到大大小小的健康问题,村民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家庭医生。
这些暖心故事的背后,是家庭医生团队日复一日的坚守。该院院长黄文军介绍,依托一年一度的居民健康体检、两癌筛查等工作,98%以上的体检人群参与签约,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成效显著,居民知晓率、满意率实现双高。自2020年以来,孝顺镇中心卫生院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先后获得“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团队”“浙江省优秀家庭医生”和“浙江省优秀社区护士”等多项荣誉称号。家庭医生早已成为居民信赖的“家人”。
多措并举提升质效 筑牢居民健康防线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举措,也是守护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我市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实施多项举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从有到优,医患距离进一步拉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在签约团队建设方面,合理配置人员,鼓励退休临床医师、大医院的专科医生加入。签约团队组建实行全专科融合,配备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公卫医师、护士等。目前全市7803名签约家庭医生中,拥有全科医生2175名,专科医生814名,护士1578名,中医师823名,医共体下沉专家800名。相关统计显示,2024年,全市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91.84%,两慢病患者签约率超过98%。
双向转诊服务得到优化。借助互联网平台和电话,为签约居民提供分时段预约服务,符合上转标准的签约居民能便捷预约上级医院门诊、检查检验和住院等转诊服务。2024年,全市通过“名医工作室”和上转等方式,共下放专家号13.3万个,下放住院床位2.9万张。同时,两慢病用药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疗集团)用药目录的衔接统一,满足签约居民基本用药需求。
个性化签约服务更是遍地开花。截至目前,全市92.2%的基层医疗机构为116万签约居民提供了个性化体检套餐、产后修复、三伏贴、儿童生长贴、家庭病床、针灸、推拿等个性化有偿签约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义乌、浦江、武义等地还开发了数字家医专用App,提供在线预约、咨询、健康宣教等健康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签约居民服务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