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5版:专版

攻项目 优环境 促共富

白洋街道争当武义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白洋水利枢纽工程 吕柳燕/摄

王文湛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今年以来,白洋街道以实干争先、勇猛奋进的精气神,纵深推进“双年”行动,全力以赴攻坚项目、改革突破,持续巩固拓展“后陈经验”、擦亮“善治白洋”金名片,为武义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努力提升贡献度。

同时,白洋街道坚持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在服务重点项目、缩小“三大差距”、推动产业兴旺、促进村庄和谐富美等方面奋楫笃行,做深“强城”“兴村”“融合”文章,绘就城乡融合一体发展新图景。

项目攻坚 担当“强城”主力军

2025年是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关键之年, 作为山区海岛县,今年以来,武义县部署开展“双年”行动,以项目攻坚、改革突破加快推动县城承载能力提升,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服务集成,全面掀起大抓项目、大抓改革的奋进热潮。

重大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赢得发展先机、推动“强城”发展的关键所在。作为武义重大项目攻坚主阵地、政策处理“主战场”, 白洋街道以开展“双年”行动为抓手,坚持项目为王、实干为本,以“开局即奔跑、起步就冲刺”的姿态,敢于担当担责、动真碰硬,高质高效解决堵点难点。

2025年,白洋街道辖区共有县级重点工程项目共计23项,政策处理工作任务艰巨。其中,新材料二期(扩园)1、2、5地块、一县一县道(二标段)、白洋水利枢纽工程、河道治理工程二期等7个项目已在3月底前完成清表;新材料二期(扩园)、新质智造产业园(原光电产业园)、原太平工贸西侧及北侧待用地块、百花山广场东侧待用地块等15个项目计划6月底前完成清表。

“强城行动”目标实现离不开大项目好项目的支撑,而发展重大产业项目,核心问题就是土地要素保障。作为全县土地征收主战场,白洋街道政策处理任务量常年居全县首位,政策处理工作直接检验着街道干部队伍的担当能力和攻坚水平,项目大攻坚更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面对任务棘手的政策处理工作和项目攻坚任务,难题见本领、重任显担当。白洋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干,23个县级重点工程项目,紧盯时间节点,逐个项目、逐个地块、逐个村细化深化,做到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担子,以时不我待的精神面貌,以“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环环紧扣加快推进项目,优化要素保障服务项目,全力以赴做好政策处理各环节工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照节点扎实推进。

为全面保障重点项目工程进度,白洋街道还健全“一个项目一个攻坚团队”的项目负责机制,组建4个工作片分片包干、3班子1项目协同作战的“1+1+4×3”工作机制,优化项目“比拼晾晒”机制,实施挂图作战,明确时间表、责任人,通过每周进度通报、每月会商研判,倒逼各项目专班按计划、按进度、按要求快速推进。

平台能级提升是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今年以来,白洋街道紧抓新材料产业园、光电产业园和仙洞工业园三大产业园平台建设,全力做好政策处理资源要素保障,助推全县开放型经济全效提升、营商环境全域优化。

如何精准发力促推产业平台建设?白洋街道作为全县工业园区主阵地,聚焦政策高效衔接,和武义县相关部门积极对接、紧密合作,高效统筹资料收集、组件报批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在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等一系列问题上程序到位、加快进度。

今年一季度,白洋街道围绕“奋战100天、冲刺开门红”的锚定目标、加压奋进,主动作为、挂出“作战图”和任务书,统筹打好系列“组合拳”,实现各项任务“开门红”。

共富提档 当好“兴村”先行者

近年来,白洋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建联建机制,搭建起跨村联建、村企共建新平台,因地制宜推进“共富项目”建设,带动乡村产业提档升级,使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勾勒出产业兴旺、村庄焕新、村民共富的兴村图景,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村企互助、共同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新路径。

今年以来,作为“后陈经验”发源地,后陈村对标省内“千万工程”示范村,精心谋划、整合资源,优化村庄布局,重塑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现代化农村新风貌。后陈已完成全村主次干道及巷道综合改造工程,前湖周边游行绿道、古韵码头、廉政文化墙、爱莲公园、联翠公园等14项节点改造提升已进场施工。

在后陈村,由村集体主导投资建设,投资7500万元的飞腾高科技产业园已全面竣工,一期项目已于1月份完成竣工验收,两幢配套用房已于3月完成出租签约,年租金收益达130万元。

后陈飞腾产业园项目主体包含两栋标准化厂房及配套服务楼,建成后预计将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就业300人以上,为周边工业园区完善餐饮、住宿、洗车等配套服务业,进一步推动后陈的“兴村”腾飞之路。

与此同时,后陈村的湿地农文旅项目也将在上半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成后将增加村民收入、带动村民就业、吸引返乡青年创业,进一步发挥“后陈经验”品牌效益。

“我们以‘后陈经验’的民主监督优势护航共富项目建设全链条,确保项目谋得准、推得快、建得稳。” 后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军说,该村以民主决策定项目,通过召开村务联席会议、邻舍家等广泛征集群众对村内节点改造、产业提升的意见,所有项目经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后纳入年度计划。同时,后陈村还以全程监督保质量,用好“民情监督员”队伍,邀请老党员、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工程招标、施工、验收环节,做到“资金流向群众清楚、施工质量群众把关、项目成效群众评价”。

白洋街道界首村是新安江移民村,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造了工业厂房、文化礼堂、乡村中心楼等设施,成立了武义界首村农业庄园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和夜宵广场,创建了白阳山研学游基地,与其他四个移民村联建了界首共富大楼,摸索出了工业、农业“两条腿走路”、相互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

2025年,白洋街道计划实施15项村留地提升利用项目,其中5个工业厂房类,涉及土地13.19万平方米,10个商业服务业租赁类,涉及土地10.81万平方米,将为村集体增加收益1亿元以上,其中,与武城集团合作的1万平方米牛背金商业体已交付,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600万元以上。

共富项目,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群众,为当地打开了一扇“致富门”。近年来,白洋街道强化全域统筹,以共富项目作为“切入口”,大力推动强村富民集成改革,积极探索品牌促富、产业带富、联建奔富、聚力创富等多元共富模式,让致富道路越拓越宽,续写“兴村”共富这篇“大文章”。

风貌提升 勇当“融合”排头兵

风貌提升是城乡融合一体发展的“突破口”。今年以来,白洋街道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理念,将城乡风貌整治与缩小“三大差距”紧密结合。

自武义县启动精品城市建设以来,白洋街道迅速响应,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大力推进城区更新行动,聚焦群众身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从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乱搭乱建、老旧小区改造等多个方面持续发力,以全链条、多维度的举措推动城市功能迭代焕新,助力民生“温度”与发展“质感”同步跃升。

今年3月起,一场为期半年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白洋街道各村(社)全面铺开,进一步提升各村整体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宜居、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颜值”提升催生“经济价值”,环境整治带来的不仅是村容村貌的改善,也是城乡融合的必经之路。

“本次整治集中在辖区的下王宅社区、鸣阳社区、程王处社区、白洋渡社区等四个社区,覆盖了38个住宅小区。各社区将环境提升列为年度重点工作,通过前期走访调研,梳理出卫生死角、绿化杂乱、车辆乱停放等居民反映集中的问题,制定了‘三步走’整治计划。”白洋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白洋街道将持续深化整治力度,力争实现“村村干净、户户整洁”,让美丽家园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底色。

农村有机更新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城乡融合发展,更需要全盘谋划推进。今年以来,除了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刷新乡村“颜值”,白洋街道还探索实践各具特色的农村有机更新模式,拆除了后陈村、百花山村、王大路村、下邵村近5万平方米老旧民房,为下一步农村有机更新打下扎实基础。

近日,百花山叶棋自然村农村有机更新工程正式开工,将以村留地联动无房户安置模式,通过局部连片改造安置无房户23户,更新2100平方米沿街店铺,为城乡形象提升、打造宜居环境和壮大集体经济按下“加速键”。

今年是“后陈经验”提出20周年。作为“后陈经验”发源地,白洋街道持续擦亮新时代基层善治“金名片”,还推动“后陈经验”向城市社区延伸拓展,抓好社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协同共治,打造“党建引领城市小区阳光治理”示范样板,推动“后陈经验”与城市社区建设有机融合。

在城乡携手共进中,白洋街道始终把乡村与城区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规划,全域风貌整体提升,让繁华城市与美丽乡村互融共生、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