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6版:财经民生

抹茶:打开金华茶产业转型突破口

记者 卢奕仿/文 胡肖飞/摄

春茶采收基本收官,我市有数万亩茶园展现出别样景致。与传统茶园不同,这些茶园披覆着遮阴网,宛若为茶树穿上了特制的“防晒衣”,它们正为蓬勃发展的抹茶产业持续输送优质原料。

“抹茶不仅突破了传统茶叶冲泡饮用的单一模式,更通过产品形态创新大幅提升了附加值。”金华市经济技术特产站高级农艺师、茶叶产业首席专家罗文文指出,这种新型茶品既拓展了茶产业的应用边界,又赋予产品时尚属性与消费体验的双重提升,正成为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

作为粉末状绿茶制品的抹茶,其原料基础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碾茶。而碾茶需采用遮阴覆盖的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后,通过碾茶炉干燥、茎叶分离、二次烘干等工序形成片状蒸青绿茶。“早年虽有企业看好抹茶市场,引进薮北、奥绿等日本品种,但因高投入风险导致产业发展缓慢。”罗文文介绍,经我市科研团队系统比对分析,明确了龙井43、春雨一号等本地主栽品种适合制作碾茶,而传统品种鸠坑经技术改造后也可用于生产。

这些年,随着茶园遮阴覆盖技术与鸠坑茶园改造技术的成熟,我市抹茶产业逐步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武义清境茶叶有限公司的1300亩茶园,近千亩已通过遮阴覆盖技术改造。“现在亩产较传统茶园增加100—200公斤,鲜叶价格翻倍至每公斤7—8元。”公司负责人郑剑感慨,过去加工炒青绿茶,亩收益有限,如今转型抹茶原料,加工周期至少延长一个月,经济效益增长2—3倍。而且茶叶里的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成品碾茶、抹茶色泽翠绿,口感醇厚。

抹茶原料的产能跃升还体现在品种的科学配置。“通过早生春雨一号或龙井43,中生薮北配合改造后的晚生鸠坑,既能把握最佳生产节点,又可实现品质与产能的同步优化。”罗文文补充道。

在浙江乡雨茶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抹茶加工车间,董事长祝凌平告诉记者,今年生产线已从4条增至8条,日处理鲜叶能力达30吨,年产碾茶突破100吨,“新式茶饮市场爆发式增长,让我们的有机抹茶成功打入高端市场”。

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形成40家龙头企业引领80余条现代化生产线的产业矩阵,产品应用从传统茶饮延伸至烘焙、冷饮、保健品等领域,实现从“论斤卖”到“论克卖”的价值跃升。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抹茶产值突破1.8亿元,较2022年的7000万元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稳居全省第二位。这片承载千年茶韵的绿叶,正以科技为翼,在新消费浪潮中书写产业变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