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梅花”绽放背后
一场用团队精神托举的演出
——陈丽俐摘梅竞演3小时实录
记者 夏斌婷/文 楼冀阳/摄
“这个奖是沉甸甸的,不只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们整个团队,属于我们婺剧。”陈丽俐在领奖后动情地说,有太多太多想感谢的人,很感谢陈美兰老师每一次为她抠戏付出的心血,感谢院领导的培养和支持,感谢楼胜、杨霞云以及团里所有的兄弟姐妹们,“都是他们撑着把我往前推,希望这是让大家满意的一张答卷。”
“太不容易了,没有辜负大家!”如今再回想起当时比赛的场景,陈丽俐依旧忍不住热泪盈眶。
时间倒退回10多天前,5月10日的下午——这一天,上海天蟾逸夫舞台气氛热烈,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简称浙婺)带来的婺剧折子戏专场引爆全场。主演陈丽俐表演了《碧桃花·拷打提牢》《穆桂英·辕门斩子》《白蛇传·水斗、断桥》三出经典折子戏,涵盖了乱弹、徽戏、滩簧三个声腔,加上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身段和武打,让上千观众除了惊叹还是惊叹。散场后,众多年轻观众坚持等在演员出口求签名、合影。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那一天,直到圆满谢幕、听到各方的好评肯定,整团的人才放下提着的心。
14:05
开演前
“拉紧一点,再紧一点。好,现在差不多……这里要再补一点胶。”
“你的手小心点,不要乱动,少说话,让嗓子休息一下。”
后台化妆室,陈丽俐正一边挂着点滴一边在化妆师邹慧的帮助下整理妆容和发饰。
药瓶里是补钾的药水。前一天彩排时,陈丽俐体力不支、意外昏厥,送医后被诊断为缺钾。
钾是肌肉和神经之间的“沟通信号”,促进肌肉收缩。婺剧文武兼备,演出是个体力活,“竞梅”很看重比赛时的临场表现。在这样重要的人生时刻,缺钾,是很危险的。
经过紧急治疗,身体稍缓的她又赶回剧场彩排。团员们则一边磨合音乐节奏、群戏站位、谢幕上场顺序,一边等待着她的回归,之后一同打磨演出细节,直到深夜11点半。
然而,排练加上夜晚休息时发热,陈丽俐不停发汗,补充的钾又很快流失了。第二天一早,没力气的她不得不一边挂瓶一边化妆。老师陈美兰时不时走到后台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还根据现场情况临时微调了几处手势、唱腔,并做了示范。
“不能辜负观众,我们要准备好Plan B!”另一边,浙婺院长王晓平设定了紧急预案,要求杨霞云和楼依婷同步化妆,“如果第一折演完,陈丽俐身体吃不消,杨霞云上去演穆桂英、楼依婷演白素贞,我们哪怕放弃竞演也要优先保障舞台,婺剧不能让观众失望。”
于是,杨霞云和楼依婷也梳洗装扮了起来。
14:30,折子戏专场正式开演,陈丽俐上台开唱。听到她如泣如诉的唱腔,伴以跪步、甩发、水袖,台下观众看得聚精会神,同事们也稍稍放心,全力配合烘托。
旁白:
“其实,演出前,我整个人还是发懵的状态。”陈丽俐说,好在随后渐渐恢复过来。那天下午,她是凭着一股拼劲,一点点找回了状态。上台后,她的心中有一个信念:“不能辜负为了我倾尽力量的团队。”陈丽俐说,“戏比天大。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我都要把戏演好。”
15:27
抢妆一
第一折《碧桃花·拷打提牢》顺利结束,陈丽俐需要迅速换装成穆桂英。大靠、头冠、翎子等,穿搭多、时间紧,这是整场演出中最紧张的抢妆时刻。
“很好,很棒!”
“真的吗?我的喉咙有点哑。”
“不会啊,很棒,很稳,没有一点问题!”
“需不需要补点水?”
陈丽俐一下台,化妆师、服装师、道具师就一拥而上,有序地为她脱衣、换装、改妆,并关心她的身体,为她加油鼓劲。
“前面表现得很好,我不用上台了,你继续加油!”杨霞云一边帮陈丽俐扶正头冠,一边鼓劲道。
“好!”陈丽俐点着头,摸了摸腰边的宝剑位置,昂扬精神上场,瞬间化身成率性可爱的穆桂英。
杨霞云默默在侧台观察了好一会儿,看到陈丽俐表现得挺好,便放心地回到了后台卸妆。
这时,桌上的手机时间显示为15:37,还有微信消息提醒。
她打开一看,是陈美兰老师发来的信息。“了解一下丽俐的身体,刚才好的。”
“陈老师放心,非常好。身体状态、嗓子状态都好。”
杨霞云回道。
接到消息的陈美兰的心定了一些。“第一折顺利,有了好的开头,我就放心了。”陈美兰说,《穆桂英·辕门斩子》是团里的常演剧目,给她排练的时间也比较多,再加上陈丽俐以前有刀马旦的功底,相信她能顺利完成。
旁白:
“我在换装时,团里的化妆、服装工作人员、队员,每个人都跑过来对我说,表现很好、很棒、很稳!”陈丽俐说,后来才知道,是她的老师陈美兰一个个发消息给大家,希望大家为她多多鼓劲。讲到这里,陈丽俐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16:13
抢妆二
不负所望,第二折的演出顺利结束。一直在侧台观察演出的楼胜也迅速回到后台穿戴整齐准备上场。他对陈丽俐说:“相信自己,你可以的,我们都在!”
第三折《白蛇传·水斗、断桥》,因为水斗片段有武功群戏,原本这里的抢妆时间比较充裕。但在此前穆桂英演出的体力消耗下,陈丽俐明显有些力有不逮,团员随即拿出准备好的氧气罐。
同时,随时关注情况的舞台总监周聪也在耳机中和武功演员喊话:“抢妆时间可能来不及,大家翻跟头的加长一些,为丽俐争取一些时间。”
“好的!没问题!”
台上,前空翻、后空翻、虎跳前扑等跟头技巧层出不穷,台下,观众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侧台,陈丽俐猛吸了几口氧气,随即上台与僧人打斗起来。
16点33分,《水斗》部分顺利完成,到了要“唱煞白蛇”的《断桥》,陈丽俐完成后台伴唱后,快速咽下一颗药,以“蛇步”“蛇形”上台了。
高亢的嗓音、颇具难度的舞蹈身段、美轮美奂的雕塑造型,辅以楼胜、张莹精彩不断、张弛有度的“做”与“跌”,动静相衬的演绎令观众大饱眼福。
旁白:
“我们团最重视的就是‘一棵菜’精神,不论角儿还是配演,不论乐队还是舞美,只有全团通力协作、互相成就才能完成好每一场演出。之前我和楼胜的竞梅演出,以及去年白玉兰奖的参评演出等,都是如此。”杨霞云说,“一棵菜”精神是最能代表浙婺人的一种工作状态、工作准则——能“成菜”,得各个部分都齐全,能顺利出一台戏也如此,不能有一个工种落下。所以,有观众评价他们的演出是“每一朵浪花都带着感情”。
17:00
谢幕
演出顺利完成,浙婺全团台前幕后的演职员都放下了揪着的心,露出了笑脸。
随后,演员们在观众如潮的掌声中一一上台鞠躬致意。陈丽俐上台后,不仅向多个方向的观众分别鞠躬,还特意回身向同事们鞠躬感谢。
台上台下盈满了掌声、笑声、欢呼声,一派欢乐景象。
而在台下观看女儿演出的李恋英则意外看到了陈美兰侧头抹泪的一幕。她一边心疼女儿的付出,一边感慨道:“丽俐在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遇到了最好的领导、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团队,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这么好的演出。”
旁白:
“为她高兴,为丽俐点赞!”陈美兰说,此次竞梅演出的三出戏都是非常吃重的戏,非常考验演员的体力。陈丽俐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能坚持完成演出,并有比较好的呈现,值得点赞。“她完成得非常好,把我们婺剧的手、眼、身、法、步以及人物的内心情感都表现出来了。”
看到陈丽俐对舞台的坚守和坚持拼搏的精神,看到全团全力托举陈丽俐的精神面貌以及团结一致、拧成一股绳的精气神,看到现场观众的热情和喜爱,一向冷静自持的陈美兰也不禁在现场热泪盈眶。
婺剧终于迎来了第六朵“梅花”,也迎来了发展新开端。相信,在全体婺剧人的共同努力下,婺剧定能走得更远、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