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科学“运动处方”
【开栏的话】
新发展引领新需求,新需求催生新职业。近年来,随着产业变革持续演进、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增长,诸多新职业、新工种应运而生。它们既折射出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也为劳动者就业创业开辟了新路子。时代发展大潮中,我们需要与时俱进,拥抱变化、提升本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创造出彩人生。本报今起推出“新360行”专栏,报道近年来得到国家认定的新职业,看它们如何改变生活。
记者 季俊磊
“运动是门科学,可不能瞎练,越练越伤就麻烦了。”昨天下午3时许,在市区李渔东路创新科技园乐练运动康复工作室,该工作室创始人、运动康复指导师卢阳斌正忙着为前来健身的市民做运动指导。
在2025年新职业认定的158个新工种里,运动康复指导师名列其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运动康复指导师早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卢阳斌说,如今市民主动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如何科学运动成为新话题。在金华,运动康复指导师这一职业也在悄然兴起。
健身房老板遇到新问题
成为一名运动康复指导师,卢阳斌有一段曲折的经历。
他在义乌乡村长大,小时候上树掏鸟、下河摸鱼样样在行。初中时他参加校运动会,跳远、跳高等项目都拿到不错的成绩。“大伙儿都说我运动细胞特别强,长大后可以搞体育。”卢阳斌说,后来,他果真考上浙师大体育教育专业。
大二那年,卢阳斌到温州一家健身房实习,对大众健身产生了兴趣。“我当时就想开一家健身房,觉得社会类体育很有发展前景。”2006年,卢阳斌毕业后在永康试水,第二年又在金华市区开了新店,“当时健身房尚属新鲜事物”。
卢阳斌开始系统研究运动康复知识是在经营健身房的过程中。“健身房里经常会发生肌肉扭伤等情况,当他们问我该怎样进行运动康复时,我常常答不上来。”如何让市民的运动损伤少一些,成为他迫切思考的问题:运动是把双刃剑,科学健身能促进健康,反之则会损害健康。
他发现,运动康复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运动康复包括运动学、康复学、医学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结合体育运动与人体机体的相互关系及规律,为不同运动损伤患者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卢阳斌说,自学显然无法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
2013年,卢阳斌关掉健身房回到学校继续深造,并于2016年考取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专业在职研究生。其间,他考取了运动康复指导师资格证书,还参加了50余场全国各地运动康复培训,提升运动康复技能。
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
在北京体育大学深造期间,他与因运动结缘的妻子开了首家兼具健身功能的运动康复工作室。“以前一直提倡生命在于运动,我觉得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生命在于科学地运动,运动康复指导师要为市民开出‘运动处方’。”卢阳斌说,“运动处方”可以分为健身运动处方、治疗运动处方和康复运动处方,目的是治疗、改善和康复运动疾病。
前段时间,长期坚持跑步的市民王先生跑步1小时后突然发生膝盖内侧疼痛。在朋友介绍下,王先生找到卢阳斌。
“我对他的状况进行运动康复评估,发现他是因为长期跑姿不正确导致运动损伤。”卢阳斌与王先生共同商量出一个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方案。经过系统运动康复,王先生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如今又能跑上15公里了。
“我们会结合运动者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运动康复强度是否合适。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者希望得到医疗建议的话,则需要到医疗机构进行整体评估。”卢阳斌说,运动康复指导师主要治疗各类急慢性运动损伤所造成的疼痛肿胀、功能受限等问题,工作对象还包括需要通过系统康复训练重返运动场的运动员。
采访时,长期撸铁的健身达人刘宏(化名)走进来,因为背部肌肉拉伤,卢阳斌为他进行过几次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指导师帮助我们在运动频率、运动强度、运动方式、运动时间四方面搭建系统框架,让我们将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刘宏说,他受益良多。
据介绍,目前金华至少已有15家健身工作室配备了运动康复指导师。2025年4月阳光高考平台信息显示,目前全国共有96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运动康复相关专业,这将有效弥补国内运动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