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30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7版:金报浦江

烟火升腾处映照城市夜经济新图景

记者 柳俊伊 朱喆昕

随着夏日气温攀升,夜间美食消费持续升温,成为城市夜经济的重要引擎。近日,记者走访浦江多地夜市发现,廿亩山夜市凭借其规模化的经营布局与多元的美食供给,已成为市民与游客竞相打卡的“深夜食堂”。沿街400余家商铺与160余个固定摊位鳞次栉比,传统浦江小吃与全国特色风味在此交融碰撞,升腾的烟火气中,勾勒出一幅城市夜生活的鲜活图景。

夜幕初临,廿亩山夜市便被璀璨灯火点亮。烤架上滋滋冒油的羊肉串、翻滚着红油的麻辣小龙虾、铁板上滋滋作响的鱿鱼须……各类美食香气在空气中交织,摊主们麻利地颠勺翻炒,吆喝声与食客的谈笑声此起彼伏,构成一曲独特的城市夜曲。“每天傍晚5点出摊,凌晨3点收摊,一晚上要炒上百份菜!”经营江西小炒的蒋菊英边翻炒着锅铲边笑着说。记者注意到,夜市客流中既有专程从周边区县赶来的“美食探客”,也有周边工厂下班的工人。务工人员刘冬带着妻儿围坐在摊位前,来自湖南的段平贵与朋友共享着满盘龙虾,烟火升腾间,平凡的夜生活透着温馨的暖意。

在热闹的夜市中,一家酸奶店宛如清凉的绿洲。透明冷柜里,经典原味酸奶洁白细腻,表面凝着薄薄奶皮;水果酸奶以鲜红草莓、金黄芒果、紫莹葡萄与醇厚酸奶层层堆叠,色彩缤纷;创意果夹酸奶则以水果包裹酸奶,口感层次丰富。店主芮铭蔚是浦江本地人,此前曾在上市公司任职,因家庭原因返乡创业。“廿亩山人流密集,夜间消费力强,很适合小本创业。”他的选择折射出夜市对就业的强劲拉动作用——从夫妻档手抓饼摊到连锁美食品牌门店,多元化的夜间业态正为社会创造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美食夜市不仅是消费场景,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云南镇雄人许绍军的摊位前,烤土豆的香气吸引着往来食客。他将土豆烤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再佐以青椒碎腌制酱、蒜苗折耳根酱、腐乳等特色蘸水。“蘸水是云南烤土豆的灵魂,不同口味能满足各地顾客的需求。”亲民的价格与地道的风味,让这个摊位成为夜市“人气王”。每一道特色美食背后,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文化密码,在烟火升腾中完成着代际传承与地域传播。

升腾的烟火气里,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廿亩山夜市以美食为媒,串联起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与民生需求,成为观察城市夜经济活力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