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3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总书记掌舵引航让“后陈经验”永葆生命力

——访时任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

记者 胡睿哲

“这项工作是积极的、有意义的,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符合当前村务改革的要求。”2005年6月17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武义县白洋街道后陈村调研时说。

20年前,省委书记的一锤定音,让时任武义县委书记金中梁印象深刻,也坚定了金华持续探索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前进方向。20年来,这项工作被习近平同志亲自总结提炼为“后陈经验”,从一村之计上升为一国之策。金中梁说:“正是因为有总书记的亲自掌舵引航,‘后陈经验’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

根治监督缺位要靠制度创新

2004年初,随着城镇化加速推进,武义县不少村集体在拿到大额土地征用补偿款的同时,暴露出财务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等问题,一时间干群关系紧张、村民频频上访。

其中,后陈村尤为典型。这个曾经农副牧业全面发展的“红旗村”,连续两任村党支部书记因经济问题被查,成了武义有名的“问题村”。为解决村务管理和监督问题,2004年2月,后陈村在新任村支书胡文法的带领下,建立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不到一个月就让村里财务状况显著好转,群众信访量大幅下降。

“后陈村的突破性实践引起当时武义县委的高度重视。我们意识到,光靠纪委抓人无法根治问题,必须从制度上破解权力监督难题。”金中梁回忆。之后数月内,武义成立专题调研组,深入后陈及周边多个村调研,力求以制度的形式,固化总结后陈村的创新探索,逐步推广。

在调研组指导推动下,当年的6月18日,后陈村挂牌成立全国首个村务监督委员会,配套制定《村务管理制度》和《村务监督制度》。8月6日,武义县委县政府召开动员大会,提出分类分步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并建立村监委会。

“一个机构、两项制度”很快在武义全县铺开。

吃下定心丸 坚定探索脚步

“后陈经验”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

有人说,设立村监委会缺乏法律依据;有人认为,村里多了一名村监委会主任,会增加负担、影响办事效率;还有村干部表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监督就是组织对干部的不信任……人们一度议论纷纷。

金中梁认为,“一个机构、两项制度”,紧密贴合了当时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村务监督却相对滞后的现实状况,是实现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的好办法,从长远看能减少矛盾、推动工作。因此,尽管有杂音,但武义县始终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

事实上,就在后陈村监委会成立后4天,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对村级民主建设作出相关规定,要求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基层实践与上级精神不谋而合。

更重要的是,习近平同志也关注后陈村的探索,并在后陈村监委会成立一周年之际,来到武义考察调研这项工作。

“那句‘符合基层民主管理的大方向’,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金中梁说。制度推广后,单一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规范了基层用权、减少了决策失误,同时也激发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热情,推动干群关系持续好转。

持续焕发“后陈经验”时代价值

一直以来,习近平同志始终对“后陈经验”牵挂在心,先后8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如今已在全国69万多个行政村落地生根。

从一域创新到全国推广,“后陈经验”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金中梁认为,一方面,“后陈经验”离不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厚土壤。它为全国各地的基层民主探索提供了实践范例,各地的探索又为“后陈经验”的丰富完善提供了方向路径。另一方面,“后陈经验”的深化发展凸显了基层实践与顶层设计的良性互动。顶层设计对基层创新成果吸纳升华的同时,又为各地实践指明方向、提供保障,最终推动“后陈经验”花开全国。

新时代,“后陈经验”如何传承发展、与时俱进?

金中梁说,作为农村民主治理的一个鲜活样本,“后陈经验”应该根据农村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立足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大背景,因地制宜地深化完善体制机制,把基层治理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共富拉动力。

“最关键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比如,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建好用好民生议事堂、“邻舍家”等议事协商平台,及时回应群众需求。又如,尊重基层首创,挖掘更多沾着泥土味的创新方法,让治理成效更符合群众利益。

“希望金华做深做透村级民主监督和党内监督融合这篇大文章,推动‘后陈经验’发扬光大,持续焕发时代价值,成为彰显中国基层民主活力的生动样本。”金中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