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06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0版:教育

《学前教育法》6月1日正式施行

有金华家长感言:这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记者 董宏程

6月1日,《学前教育法》正式施行。作为首部聚焦3至6岁儿童教育的专门法律,该法从“政府主导”到“公益普惠”,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为孩子们构筑起更加优质、健康的学前教育环境。

对于不少家长来说,“入园难”“入园贵”曾经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学前教育法》将普惠性民办园纳入规范管理,其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具体标准由省级政府制定。同时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等可获得财政补助,确保“一个都不能少”。这将推动学前教育从“有园上”向“上好园”升级。

数据显示,2024年,婺城区新增公办学位540个,关停低端民办园14所,普惠率提升至98.43%,公办率提升至77.85%;优质率提升至97.92%,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2025年全市公办园招生覆盖面达74%以上,省二级及以上幼儿园招生覆盖面达90%以上;启动学前教育“浙中领航”培优计划,到2025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65%以上。

《学前教育法》规定“幼儿园不能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也不能教小学阶段的课程,就是为了防止教育的小学化”“幼儿园不准搞任何入园的考试,或者是测试”。对此,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有幼儿家长感言:“这是最好的‘儿童节’礼物。”

不搞“小学化”教育,不代表幼儿园啥都不教。《学前教育法》规定,幼儿园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在儿童游戏方面,金华各地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如义乌立足商贸产业特色,深度挖掘本土资源,以“义童游戏”为学前教育创新支点,坚定秉持“游戏即教育”理念,将其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核心载体。据义乌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义乌从课程创新到师资培育,从环境优化到家园社协同,全方位、多层次发力,以 “实验+实践” 双轨并行的模式分层推进,20所实验园创新研究、41所实践园深化落地,形成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落地的完整链条,为义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金华开发区教研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幼儿园应以“无边界游戏场”为核心理念,打破空间、文化与课程的固有边界,通过动态融合传统与现代、自然与社会、个体与群体等多维要素,构建开放共生的游戏生态。“儿童通过游戏不断解构、重构,实现文化传承与儿童经验的双向融变;同时游戏场弹性环境激发儿童、教师、社区资源的多维共生。”

除教育内容和方式,幼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学前教育法》对幼师聘用管理做出了严格要求,专章对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权益作出明确规定,充分体现了对幼儿园教师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