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兰溪“每月听治理”让民意落地有声

本报消息(记者 胡睿哲)在兰溪市的村社广场、古樟树下、居民楼旁,一场场别具特色的民情恳谈会定期开展。近年来,该市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推行“党委主导、专班统筹、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每月听治理”闭环机制,打造特色议事平台,畅通民意征集渠道,推动难题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上月,居民李阿姨在兰溪市馨兰慈善·志愿综合服务中心内喝茶时,提到小区垃圾房有异味、很闹心。现场志愿者立刻记录,并转交所在街道。一周后,环卫部门升级了小区及周边的垃圾清运频次,还加装了除臭设备。“现在路过垃圾房再也不用捂鼻子了,‘茶饮议事’真灵。”李阿姨说。

如今,类似议事场景已在兰溪各地生根,让群众的意见建议有了“去处”。诸葛镇厚伦方村“村民说事堂”发挥老干部、老党员的调解优势,成功化解20余起纠纷;香溪镇上李村、云山街道紫岩社区因地制宜打造“顺李成樟”“邻里下午茶”等品牌,将议事场景延伸到古树祠堂、楼栋院落。

民意不仅要有地方表达,更要有人及时办理。兰溪市构建“立体化+场景化”的民意收集网络,建立层层衔接的联动机制,实现民生诉求全周期管理。当基层平台遇到难以协调的复杂问题时,“每月听治理”机制发挥兜底化解作用,通过三级联动,实现群众点题、专班选题、部门答题、监督评题。

“小区的绿化维护问题终于解决了,没想到市里这么重视我们的诉求。”昨日,云山街道枣树社区的李阿姨站在新修整的绿地上,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依托“每月听治理”,此前居民反映的绿化维护、路面破损等问题被纳入重点治理清单,兰溪市住建、城管、园林等部门联合会商,制订工作方案;分管领导带队现场督办,协调解决施工难题;市委书记专题听取工作进展,确保民生工程落地见效;纪委监委全程跟踪问效,杜绝推诿拖延。短短半年,附近2个老旧小区的绿化带重焕生机,4条背街小巷的坑洼路面变得平整畅通。

在这一机制推动下,一些以往难以解决的问题不再停留在基层“打转”。兰江街道青松社区五里亭小区通过“居民议事亭”收集的小区停车难题,社区和街道层面都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被迅速上报,在兰溪市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下,住建部门、街道等联合攻坚,安装了智能停车系统,解决了居民一件心头大事。

据统计,该机制自建立以来,已推动解决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难、新增居家养老服务送餐点、“四点半课堂”等民生问题200余件,群众满意度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