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5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9版:金报东阳

把政策带下去 把心声带回来

歌山镇年轻干部 俯身一线“练本领”

本报消息(记者 陈启宇)“王大爷,您的特困党员补助已申请下来了,生活上还有什么困难?”6月16日下午,东阳市歌山镇王村光村联村干部朱妍妍来到村内困难党员王赓扬家中走访。朱妍妍是该镇一名00后驻村干部,来自武义县壶山街道,面对老人一口东阳方言讲述,她细细聆听,并在“民情日记”中记录老人的诉求。“以前听不懂东阳话,现在接触多了,村民慢慢讲,就能听懂大部分。”

今年3月以来,歌山镇全面开展“进企入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镇领导班子带头进企入户,镇机关干部全员参与,聚焦群众需求,精准破解普遍性和个性化难题。活动中,该镇年轻干部冲锋在前,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在大走访中倾听化解矛盾纠纷,在大调研中淬炼成长。

面对面

倾听群众“心声”

“你认为2025年镇村最需要办哪些大事?”“家里有什么困难急需镇村解决?”在常态化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中,歌山镇年轻干部拿着记录本挨家挨户走访,把惠民政策带下去,把群众心声和意见建议带回来。年轻干部平时主要和村干部对接,这次活动让他们对“脚下沾泥土,心中装百姓”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吴伊也是名00后驻村干部,她负责的是凤山村下面的俞黄、乔宅、游马地、凤楼下4个自然村。“一开始村里人都不认得我,拿着记录本与其说是为了记录,倒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壮胆,让大家相信我真的是联村干部。”吴伊说。但村民们的热情打消了她的顾虑,村民们不仅对她没有陌生人的戒备,还一口一个“小吴同志”叫着,谈话模式也从“盘问家庭情况”到“唠家常”。

凤楼下村民楼月光长年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饮食起居由她小女儿负责。吴伊在走访时询问在物质方面有什么需要时,她回答:“我们什么也不缺,只要你们干部能常来看看我们就好了。”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在吴伊心中,“走村不是走形式,而是要带感情去体会、了解。”吴伊说。

解难题

为百姓“拔刺”

在全面了解户情民情后,一系列民生问题随之浮出水面,亟待解决。驻村干部楼江斌负责西宅村象溪滩村和古塘村两个自然村。在走访调研中,他了解到古塘村远离国道,仅有一条水泥路与外界相连,至今未通公交,村民们前往镇上办事、购物极为不便;环境卫生方面,位于西宅村南边的七岭脚村由于地处偏远,不少村民将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山脚下。

“这些问题虽看似琐碎,却如同扎在村民心头的‘刺’。”楼江斌说,目前针对公交线路问题,他们正与相关部门探讨特定时段增开班次的可行性;在垃圾治理上,该镇已在七岭脚增设垃圾桶,初步改善垃圾投放条件。

据统计,截至目前,“进企入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已在歌山镇21个行政村75个自然村全面开展,活动共收集问题300余件,现场解决125件,部门联合解决170件。

歌山镇将“进企入户大走访大调研”活动作为常态化工作贯穿始终,并在每周一夜学期间邀请年轻干部上台分享经验做法、成效感悟,推动走访调研服务走深走实。

歌山镇党委委员王男介绍,目前,该镇共有干部61名,其中35岁以下年轻干部34人,“95后”干部 21人、“00后”干部5人,这批干部干劲很足,但也缺乏化解基层矛盾纠纷能力,这次活动为年轻干部提供锻炼学习的平台。

“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成立一支由镇班子领导,业务骨干、村里老干部为主的导师队伍,带领这批年轻干部到田间地头和老百姓家中,倾听矛盾纠纷,化解实际难题。”王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