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高考生 奖励消费需理性
记者 汪蕾
随着高考落幕,高考生们迎来两个多月的假期。结伴毕业旅行、配齐电子产品“全家桶”、考驾照增技能……他们成为今夏一波强劲的消费大军。从日常生活所需的吃穿用度,到学车、旅游等休闲项目,“后高考经济”正成为当下消费市场新热点。不过,对一些家长而言,也迎来“钱包大考”: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电子三件套”动辄上万元,毕业旅行也要几千元起步,有的还要学车、健身“技能升级”,摘镜、正畸“形象焕新”。如何在“犒赏”与“实用”间找到平衡,成为每个家庭的必修课。
学生消费推动市场升温
高考过后,毕业季旅游市场迅速升温,不少高考生相约出游,以一场难忘的旅行告别高中生涯。同程旅行数据显示,从高考结束到志愿填报这段时间,考生出游预订热度同比增加137%;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考生的出行高峰将持续到7月10日左右,毕业旅行多人出行预订占比超七成。
金华江南春旅行社负责人葛建国告诉记者,每年6月是传统旅游旺季中的淡季,但高考生为这个月份添色,散心游和毕业游拉高了6月的旅游市场,一般6月25日后市场进入峰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旅游市场将迎来再一次显著增长。年轻人喜欢主题出游,“山西的火爆就是因为游戏《黑神话:悟空》,北京环球影城对年轻人的影响力大过传统旅游产品”。全国多地景区也针对高考生推出专属优惠大礼包,考生凭有效准考证即可享受免门票、交通优惠、特价体验等多重福利。
葛建国提醒,进入旺季后,热门旅游线路价格波动较大,大家尽可能提前规划错峰出行。“从价格来看,7月上旬是假期第一个高峰,价格要比平时贵30%;等到7月下旬、8月中上旬是第二个高峰,价格还要往上,有的热门目的地价格要涨30%~50%。”
此外,不少考生和家长也早早为步入大学生活做准备,开始选购电子产品。商家也抓住这波商机,推出凭准考证立减优惠,送充电宝、耳机等活动。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学装备”推动电子产品迎来销售高峰。
昨晚,在市区江南世贸城市广场一楼的一家数码产品门店,李先生一家三口正在选购电脑和配件,3件商品一共花了1万多元。记者在门店的海报上看到,叠加年中大促、“国补”、教育优惠等,购买部分3C产品可节省几百元。
学新技能迎接大学生活
假期,一些高考生选择给自己“充电”,涨技能成了“后高考经济”中的新变化。
不少家长和毕业生将驾驶技术视为必备技能。高考结束后,不少驾校迎来“驾考热”。记者从市交投驾校了解到,该驾校近期咨询量较平时多了3~5倍。“高考结束到6月底这段时间报名人数最多。6月份报名,大学开学前就能完成考试拿到驾驶证。”驾校负责人王群勇介绍。
随着高中生涯画上句号,以焕然一新的面貌迎接大学生活成为不少人的期待。有人从“头”开始改变,也有人运动健身塑形,近视矫正手术、牙齿矫正等项目也成为高考生暑期经济新热点。
美团数据显示,高考后首周,近视眼手术搜索量环比增长近251%,订单量环比增长108%,而“10秒摘镜”全飞秒类产品订单量环比增加超103%。
奖励消费需务实理性
“后高考经济”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为消费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增长点。
“手机4800元、旅游5200元、电脑7000元、学车4000元……”市民吕女士算了一笔账,高考后给儿子买单已接近2万元。“花费不小,对工薪家庭来说是笔大开销。”
对于尚无收入的学生来说,这些消费的重担最终都落在家长肩上。“奖励式消费”掀起热潮的同时,要特别提醒广大毕业生及家长,消费务必理性,切不可盲目跟风。
一方面,高考后学生通过消费来放松、奖励自己,要结合家庭实际量力而行。另一方面,家长同样要理性看待孩子的需求。专家建议,对真正必要的开销,支持一下无可厚非;对不必要的消费要敢于说“不”。家长与孩子还可以共同规划预算,培养理性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