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等你来避暑听故事
记者 赵如芳/文 陈斌/摄
炎炎夏日,找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摸鱼戏水,是惬意的避暑方式。在南山海拔261米的地方,有一个静谧的小村,山林苍翠,溪水穿村而过,鱼虾清晰可见。除了玩水,还可到村中参观古建筑,仰望有500多年树龄的红豆杉“情侣”,了解西楚霸王项羽后裔的生活,聆听粟裕将军留下的红色故事……这个既小众又有特色的好地方,就是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婺城区塔石乡上阳村。
从明代起就是好地方
上阳村四面环山,南邻遂昌丽水,西接衢州龙游,地处金、丽、衢三市接壤处。
村庄历史可追溯至元代,羊姓在上阳村“大殿”区域后面一带起家。到了明代,徐姓经过这里,养的狗经常待在上阳村荒地里不肯回家,徐姓认为这是一个好地方,于是从兰溪游埠迁移而来。清代乾隆末年,兰溪游埠东山项村的项百恒采草药行医至上阳村,发现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也认定这是块风水宝地,便和族人迁至上阳……一个个族群迁徙而来,在上阳定居繁衍,与清风明月为伴。
古树,往往是古村的标配。上阳村最值得一提的古树是两棵树龄500多年的南方红豆杉,走到村口就能发现。枝繁叶茂,相傍而生,平均冠幅13米,胸围424厘米,高26米。粗壮的主干上布满青苔,枝条上系着红布条,迎风飘扬,村民们把这两棵树称为“情人树”。相传,几百年前,村里有名女子在家苦苦等候情郎求学归来,几年后,男子衣锦还乡,不料女子已相思成疾,郁郁而终,多情的男子也殉情而死。“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舒婷的名句,应该也适用这两棵有着悲情传说的树吧。
除了这两棵红豆杉,村东羊龙岭转弯处有一棵斜形枫树。关于这棵树,传说古书上记有“上十八,下十八,中中央央老鼠归牛角”这句话,外人听不懂,但这是埋银子的暗语。谁埋的?相传是朱元璋的国师刘伯温。刘伯温是青田人,在塔石一带留下不少传说。据说后来刘伯温的后代到这里找过银子,本地人也来挖过,但一无所获。
古建筑背后故事多
除了古树,上阳村的另一大特色是古建筑多。难以相信,这个离市区60多公里的偏远山村,居然有一条老街,老街两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33幢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
日前,记者来到上阳村老街,入口处有一门楼,上面写着“带水环流”。老街始建于明末,兴盛于清朝,距今有400多年历史,是龙游到遂昌的交通要道。老街长300米,宽3米,由北往南,折向东,再折向南。老街上的建筑为民宅与店铺相混合,多为两进式住宅,中带天井,两旁有厢房。白墙黛瓦、雕梁画栋、马头高耸,雕工精致的木格花窗半开半掩,大多保存完好。
今年89岁的戴桂弟独自住在老街上的16号民居,大门口地面上砌有元宝山,有开门见宝、财源滚滚的寓意,也激励家人不断开拓事业。该民居为四合院走马楼,砖木结构,上面过梁与抱框的节点用石构雀替,过梁的两端各装饰门簪,其上为砖构字牌,墨书“瑞日祥云”。据悉,这幢民居由戴桂弟丈夫项达词的祖上所造。
沿着鹅卵石铺的路往里走,有恒堂出现在眼前,这是项氏宗祠,建于明代,宽敞气派。门上刻有“先祖是皇,孝孙有庆”几字,这里的“皇”,指的是西楚霸王项羽,后檐明间置匾“有恒堂”。有恒堂最后一进的一对柱子上写有“东鲁雅言诗书执礼,西京明诏孝弟力田”,据说是晚清重臣曾国藩的亲笔。有恒堂对面的小广场上,立着项羽的雕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阳光照在小广场附近的墙体上,李清照的名句格外显眼。山风吹过,怀古之情,兴亡之叹,涌上心头。
老街上还有徐立新民居,为四合院结构,在前后两进楼层的明间建造有木构骑楼,跨越天井。骑楼四面的板墙上均辟两扇对开的窗户,夏夜,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均能吹进民居。老工匠们以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出自然风调控系统。
除了老街上的古建筑,上阳村还有一个市级文保单位,即存义堂。它是清末建筑,主体建筑三间二层,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总体平面布局自南而北依次为:仓门、明堂、砖雕门楼、门厅、天井、正厅、穿廊和堂楼,东、西两侧均为厢楼。该建筑有五重门,门楼上写“百世齐家”,中堂高挂“龙章宠赐”牌匾。
1934年至1937年,粟裕将军曾三次来上阳村,将存义堂作为作战指挥部,打土豪劣绅, 开仓济贫分田地。1988年,上阳村被金华县政府确定为革命老根据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