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店后宿”隐患大 为何店家屡教不改?
记者 吴彰义 文/摄
在金华开发区三江街道三路口社区城中村,有一家商铺被铝合金架子分隔成两块区域,里边空间用于住人过夜。
在这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内,唯一的窗户被防盗窗焊成无法出入的“铁笼”;仅0.8米宽的过道堆满纸箱杂物; 里里外外堆放着从电动自行车上拆卸下来的电池。经营者为图方便,甚至将电动自行车拖入店铺内进行修理,现场环境让人提心吊胆。
7月1日,三路口社区应急网格员在摸排新增“九小场所”时,发现上述安全隐患。随后,网格员迅速启动社区应急响应机制。三江街道应急消防站、金华开发区综合行政执法中队、三江派出所组成联合督导组,实施“三步攻坚”策略:第一步开展线下督办整改指导;第二部召开经营者消防安全警示会;第三步重点核查夜间“前店后宿”现象。
“我干这行多年,店里没有出过电池着火这种事情。如果店里不设置防盗窗,小偷进来偷东西,我更不安全。”该店店主说。
面对店主“防盗窗防贼更重要”的误解,社区应急网格员让对方看观相关火灾视频,还用实验演示了60秒内浓烟充满密闭空间的致命危险。
下一步,三路口社区将推进“九小场所”安全星级评定,加强店铺违规住人现象的“红黄牌”管理,全力筑牢辖区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