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16版:今日开发区·特别报道

文章导航

周末走两埠 荷香鱼跃奔共富

记者 胡雅心 文/摄

又是一年赏荷季,映日荷花入画来。为弘扬江南水乡文化,推动农旅融合发展,金华开发区金西区域依托“周末走两埠”文旅品牌,打造沉浸式荷文化体验,以荷韵风情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

到洋埠

让宅赏一池夏荷

6月29日,洋埠镇让宅村在荷花盛放季举办荷花主题文化活动,以荷为媒,融合市集、游园、演艺等形式,让游客在多元体验中,感受江南水乡文化与农旅融合魅力。

让宅村是一个拥有600余年历史的水韵古村。近年来,该村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危旧房整治为突破口,提升村容村貌,通过盘活闲置土地,因地制宜探索“荷美经济”发展路径。

过去一年,让宅村荷花种植面积扩大至30亩,创新推出碗装莲子、莲蓬礼盒等特色产品,深入挖掘“莲”文化内涵,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美食品鉴、文化研学于一体的荷花艺术创意体验区,并获评市区两级研学基地。“荷美经济”的发展,直接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去年收入近300万元。如今的让宅村,生动诠释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展现洋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

此次活动有赏荷花、逛集市、游园会、非遗手作、互动活动五大板块。漫步荷塘栈道,层层叠叠的荷叶青翠欲滴,一朵朵娉婷的荷花肆意舒展。村里除了睡莲等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外,还有可作为水果食用的莲蓬,一景一食,增添了双重趣味。活动设置多处最佳观景与摄影打卡点,让村民和游客近距离欣赏不同品种荷花、荷叶的绰约风姿,捕捉荷花最动人的瞬间。

“村里种植的水果莲蓬,都是由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金芙蓉一号和三号,相比其他品种,籽粒饱满、口感脆甜。”让宅村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水果莲蓬提前10来天上市,日产量达1000多个,通过朋友圈线上销售、回头客预订等方式,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每日为村集体增收2000多元。

莲藕制品、荷叶茶、水乡手作、荷风文创……在荷花主题集市上,本土特色产品琳琅满目,成了主角,为乡村振兴注入“荷”动力。在荷韵非遗手作区,小记者团将以灵动的笔触拓印荷花团扇,用独特视角捕捉荷花之美,并制作荷花糕点,将荷香揉进面团。活动精心铺展沉浸式荷风游园画卷,投壶雅戏、投沙包以及猜字谜、游戏打卡等特色站点,引得游人驻足体验,传统文化与趣味体验实现深度融合。

荷塘畔的群艺联欢带来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村歌、道情、越剧、小品、独唱、京剧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活动还以荷花为背景,开展花郎花娘巡游、古风舞蹈快闪、太极拳展演等活动,为村民和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

去罗埠

下周尝一口鲜甜

在罗埠镇下周村,荷塘中的荷花千姿百态,有的花骨朵紧紧闭合,慢慢积蓄力量,等待着绽放。初绽的荷花则像害羞的姑娘,露出几片花瓣。还有成片的荷叶、花团舒展的彩荷,亭亭立于水面之上,为夏日带来一抹清丽的俏姿。

在这如画的荷塘中,藏着下周村蓬勃发展的“美丽经济”。今年,该村种植了30多亩水果莲蓬,均为市农科院自主培育的金芙蓉三号品种,眼下正处于集中采摘期。每天凌晨1时,当村庄还在熟睡,村民披着星光、踏着露水走进荷塘,开始采摘水果莲蓬。采摘后的水果莲蓬经过精心挑拣、仔细打包、专业保鲜等多道工序后,被送往市区的水果店、农贸市场,让市民尽快品尝到夏日的这一口鲜甜。

“凌晨采收的水果莲蓬含水量高,鲜食口感清甜,适合作为生鲜农产品直销。”下周村工作人员汪宏军介绍。目前,村里每天采摘200多斤水果莲蓬,随着果实陆续成熟,预计7月中旬以后日产量可达800—1000斤。今年水果莲蓬市场价比去年高2元,让村民增加了不少收入。

近年来,下周村通过“非粮化”整治流转土地,不仅发展水果莲蓬产业,还种植水果玉米、荸荠等特色农产品,扩大村集体产业版图。村里还在农产品深加工上做文章,研发出莲藕酒、莲子露等水果莲蓬的衍生产品。此外,曾因洪水受损的蟹塘被恢复成鱼塘,村里大力发展养殖业,走出一条多元化发展的新路子。

烈日炎炎,在距离荷塘不远处的鱼塘边,一名工作人员撑着小船穿梭其间,投喂鱼饲料。40多亩的鱼塘里,养着甲鱼、鲫鱼、白鱼、老虎鱼等多个品种的鱼类。

去年,在罗埠镇党委、政府和金开文旅集团的支持下,下周村、陈家村段开展横路溪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极大提升了水利防洪安全,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今年,村里引进第三方养殖户发展水产养殖,并将鱼塘打造为游客垂钓基地,实现产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今年70岁的村民林爱英笑容满面。自从村里发展水果莲蓬产业后,她就一直负责田间种植管理,以及水果莲蓬采摘、分拣、打包等工作,是村里名副其实的老员工。如今,她领起了双份工资,上午在荷塘忙碌,下午到鱼塘帮忙投喂饲料、打扫卫生,每天有百来元收入。像林爱英这样的村民还有五六人,有人负责水质检测,有人专注鱼类疾病管理,收入最高的村民一天能赚250多元。

从荷塘到鱼塘,从农产品种植到水产养殖,下周村村民一步一个脚印,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培育出绚丽的“美丽经济”之花,绘就一幅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