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荣光”——致敬老兵融媒采访关爱行动①
百岁抗战老兵阎兴荣的幸福荣光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为了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致敬老兵、传承荣光,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婺城区新闻传媒中心、金华市传媒集团婺城服务中心联合开展“永不褪色的荣光”——致敬老兵融媒采访关爱行动,将寻访一批抗战时期、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时期参加革命的金华离休老干部,他们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出过力、立过功。
家住婺城区新狮街道柳湖花园的离休干部阎兴荣就是其中一位。今年100岁的他精神矍铄,说起往昔岁月,依旧思路清晰、记忆深刻。致敬老兵融媒采访关爱行动的第一站,我们来到百岁抗战老兵阎兴荣家中。
人物链接 阎兴荣,男,1926年2月出生,抗战时期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山东高青人,19岁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还加入青年抗日先锋队。抗战胜利后,阎兴荣被组织分配到山东青城县武装部工作,并参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两次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接见,先后被分配到衢州、金华工作。离休后,他经常深入学校、部队讲革命传统故事,传递老干部正能量。
策划:张明 丰晓原
采访团带队:孙武斌 方婕
文字:孙武斌 陈婷
摄影:吴潮宏
荣光时刻: 两次见到毛主席
“你们来了,好,好,好,快进来,快进来。”夏日的一个清晨,采访团成员走进阎兴荣老人家中,看到100岁的阎兴荣身穿鲜亮的粉红色上衣、大红色长裤,精神抖擞、笑容满面地站在门口招呼大家进门。
阎兴荣出生于1926年2月,老家在山东淄博高青县阎家村,家境贫寒,仅有2间泥土房。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1岁的他亲眼看到日军入侵、家乡沦陷。沦陷区街头充斥着日军暴行,年幼的他也被日本兵扇过耳光。
“在沦陷区,过的是亡国奴的生活。”阎兴荣说。1937年8月,毛主席在延安发出号召,所有中共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城市迅速转入农村,组织、发动和武装群众,就地组织抗日。1945年初,阎兴荣加入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工队和当时的青年抗日先锋队。
抗战后期,阎兴荣在中共地下党的安排下,在山东渤海公学学习,这所学校是中共培养党和军队骨干的学校。一年后,阎兴荣去山东青城县武装部工作,参加了日军受降仪式,并担任战俘营教官,为抗日后期做好地方和军队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阎兴荣接受组织安排到衢州工作,投身地方建设。20世纪50年代,阎兴荣在原中央团校学习期间获得一次珍贵的机会——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接见。
“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工作中,为国家发展出力。”回忆起见到毛主席的场景,阎兴荣仍然掩饰不住崇敬与激动。毛主席鼓励青年团干部要努力工作、服务人民,亲切随和的话语让他感受到人民领袖的风范,也更加坚定了投身国家建设的信念。
更幸运的是,1956年的国庆阅兵,阎兴荣凭借自身的过硬素质,光荣地入选分列式打头阵的红旗方队。得知这个消息后,他兴奋得几夜都难以入眠。阅兵当天,阎兴荣作为分列式红旗方队的一员再次见到毛主席。“我和战友们都激动得流出眼泪,大家步伐整齐,精神抖擞地走过天安门城楼。”阎兴荣内心满是骄傲与自豪,“我代表的不仅是个人,是毛主席对青年干部的深情嘱托,他希望我们青年一代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这两次珍贵的经历,成为阎兴荣生命中难忘的记忆。1958年,阎兴荣到金华工作,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幸福时光: 四代同堂感恩美好生活
“阎爷爷,您辛苦了,向您学习致敬。”一同参与采访的金华学雷锋志愿联盟、幸福家人公益协会志愿者向阎兴荣献上鲜花并送上祝福。
“感谢你们专程来看我。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都是共产党带领大家奋斗出来的。”阎兴荣接过鲜花对大家说,“我们家现在是四代同堂,有31人,8个党员,这是全家的骄傲。”朴素的话语间,不仅流露出老人对党的感恩与深情,更彰显了红色家风的传承力量。
“这个在我怀里的是小儿子,叫卫东。”在阎兴荣家的客厅正上方挂着一张老照片。“小儿子就是我在北京参加阅兵后生的。”他笑呵呵地牵着93岁老伴的手,指着照片向大家介绍。
“这个小盒子是我的传家宝。”说话间,阎兴荣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木盒子,里面珍藏着各种奖章和证书,还有他随手写的笔记,是他往昔峥嵘岁月的见证。
“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今八十不稀奇。活到九十很可能,就是百岁也可期。”阎兴荣掏出一本已泛黄的笔记本,随口念了一首他80岁时所作的一首打油诗,言语间充满乐观。“我的好几枚奖章和纪念章都给了重孙子、重孙女,他们很喜欢听我讲故事,然后就说‘太爷爷,你这个奖章送给我吧’,我一高兴就送给他们了。”说到这里,老人开心地大声笑了起来,“孩子们很有出息,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干得很不错,我和老伴也没什么后顾之忧,日子过得很好”。
每天清晨,阎兴荣准时起床。简单的晨练过后,他总会泡上一杯清茶,戴上老花镜,开始雷打不动的“晨课”——先翻阅报纸,再用智能手机浏览新闻。“现在科技真是先进,手指一点就能知道天下事。”老人一边说,一边熟练地滑动手机屏幕,从国际风云到街头趣闻,他思绪活跃。
“过去的日子非常艰辛,而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带来的。”阎兴荣说,相比那些牺牲的烈士,他无比幸运。孝顺的子女、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让他真切感受到幸福滋味。往昔的战火与如今的安乐对比,让这份幸福更加珍贵,也让他对每一天都充满感恩。
采访团成员心语: 珍惜荣光传承红色精神
黄浩(婺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老兵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将进一步深化党委领导、政府关怀、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联动相关部门,发挥社会资源力量优势,形成关爱老兵的浓厚氛围。此次融媒采访行动,将更加深入挖掘老兵故事,让英雄事迹“破圈”触达年轻群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孙武斌(金华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在与阎兴荣老人聊天时,他突然对我说:“我的手劲很大的,不信你试试。”说完,他就握起我的手,一使劲,我顿时感到一股大力把我的手牢牢钳住,还“哎哟”一声叫了出来。老人得意地一笑说:“我没骗你吧。”这一幕,让现场的采访团成员都笑了起来,这位百岁老兵的豁达性情让我们深受触动。或许正是这份坦然,让他们无畏生死。
方婕(婺城融媒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初见阎兴荣老人,他虽百岁高龄却精神矍铄,令人钦佩。采访时,我们本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可他讲起两次见到毛主席的经历时,满脸骄傲与自豪,可以感受到那是属于他的荣光。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应向阎老学习,学习他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传承其艰苦奋斗精神,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刘群英(金华学雷锋志愿联盟志愿者):阎兴荣爷爷是一位历史见证者。听着老人讲述往昔经历,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这不仅是对老人个人荣耀的回顾,更是对国家奋斗历史的重温。他的经历让我深知,如今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奋斗与奉献铸就,我们要珍惜当前,传承先辈精神,努力前行。
雷素君(金华市幸福家人公益协会副会长):聆听老兵故事,传承老兵精神。之前我们也组织走访慰问过很多老兵,从他们身上看到大无畏的精神,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我要以老兵为榜样,发扬志愿者精神,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