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1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8版:新区新闻

“康扬”:用科技“点废成金”

本报消息(记者 苏宣萌)没有想象中的恶臭,反而飘散着淡淡的柑橘味清香……记者昨在金东区的金华康扬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看到,处理有机固废的发酵系统正在有序运转,工作人员实时监控设备内部发酵温度、烟气排放指标等关键运行参数。曾经臭气熏天的生活垃圾、污泥等有机固废摇身一变成了肥料、生物燃料和饲料。

“我们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发酵技术,每吨有机固废的处理能耗每天仅需10千瓦时,较传统发酵技术能耗减少90%。”企业董事长张康东介绍。

倒挂的效益和产业困局

康扬环境是一家专注于微生物环保技术研发及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独立的生物生化和电气实验室,业务涵盖农畜牧业、工业和城市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的菌种、装备及运营服务等。

成立之初,康扬环境的重心在垃圾分类,这和企业的所在地不无联系:金东区是农村垃圾分类“两次四分”的发源地、城市垃圾分类“两定四分”的示范地、垃圾分类的改革地,自2014年就开始着手推行垃圾分类。

然而,从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多年,康扬环境遇到了瓶颈。从推进情况看,生活垃圾收集率越来越高,但垃圾循环利用仍未达到预期。“我们认为不能停留在前端的收集,而是要关注垃圾怎么来、去哪里。”

“显而易见,垃圾堆肥、焚烧发电依然是无害化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张康东告诉记者,生活垃圾并不能直接焚烧,其中的有机物需经堆放、发酵分解、析出水分。借助全封闭运行的垃圾吊抓斗系统,刚到的垃圾被抓放至发酵区域,已发酵好的垃圾则被送入焚烧炉,燃烧产生的热能把水加热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从经济角度看,垃圾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都需要费用,而发电收益远远无法覆盖所有费用。产生的垃圾越多,社会付出的经济代价就越大。从污染排放角度看,目前垃圾焚烧发电厂基本实现稳定达标排放,但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垃圾焚烧量成正比,产生的垃圾越多,焚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就越多。“因此,垃圾资源实现循环才是大势所趋。”张康东说。

破解“循环经济不经济”

挑战之下,如何寻找新出路?近年来,康扬科技聚焦有机固废“4个来源”即畜禽、市政淤泥、工业有机固废、农业有机固废,专攻资源化、肥料化、能源化利用。企业聚集东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学府的多名海内外专家博士,在微生物、装备技术、发酵工艺方面不断突破,成功推出RCL康扬可控式高温发酵系统,结合传统堆肥的灵活性与立式罐的工艺可控性,在无外部加热条件下,依靠微生物发酵,在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理。

“传统有机固废堆肥需3个月以上,这里只需20天,且堆体温度24小时可升至90℃,杀灭病原体效率达99%。”张康东介绍。

在婺城区蒋堂镇,由康扬科技建设的垃圾资源化处理站采用好氧发酵工艺,搭配公司专利的高效复配菌剂,达到快速堆肥效果。在传统阳光房,易腐垃圾发酵时间需要60~90天,这里只需5—7天。处理站日均用电低于15千瓦时,仅此一项,每年可减少电费支出3万元。

此外,有的项目还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收获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康扬科技与温岭制砖企业合作,年处理工业有机固废6万吨和市政污泥6万吨,生产出来的砖块以废弃物为原料,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不仅降低建筑活动的碳排放,还有效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并逐步成为建筑行业的新选择。

康扬科技的“藤蔓”延伸至全省乃至全国,得益于企业攻克大量行业难题、多项技术专利实现国内领先。目前,康扬科技拥有40多项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10余项,新型实用专利20余项;荣获2项国家级荣誉,参与制定2项国家标准,承担3个省级重点科技项目及2个市级重点科技项目,其中包括《厨余垃圾处理技术标准》《农村易腐垃圾太阳能辅助堆肥处理技术规范》等重要标准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