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气质”监测站助力精准执法护蓝天
记者 许新云/策划 俞夏冰/撰稿
每逢晴天,在金华开发区街头,不少市民都曾看到过一辆白绿相间的厢式货车,车身上写着“开发区大气环境走航车”的字样,很多市民好奇发问:“这个车真能监测空气质量吗?”“能,测得还挺准。”金华市生态环境局金华开发区分局(以下简称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的技术支持人员潘鹏全这样回答,“围绕重点区域,一周走航3~4次,遇到特殊时间节点,还会相应增加走航次数。”
大气走航车“身高”3米有余,“头顶”上还搭载了激光雷达、质谱仪、颗粒物传感器等多种设备,可实时检测PM2.5、PM10、挥发性有机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浓度,同步采集气象数据温湿度、风速、风向等。可以说,大气走航车是空气污染防治的“侦察兵”,它以流动的姿态守护着城市的蓝天白云,不断改善城市“气质”。
在走航车的车厢里,有一块实时显示数据的大屏,工作人员郑梦贞时刻关注污染物浓度以及数据变化趋势。“除了这块显示屏,监测数据还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至云平台,并以热力图、柱状图等形式动态展示。”郑梦贞介绍,例如,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超过一定标准时,地图标记由绿转红,直观提示污染点。遇到这样的异常点位,她就第一时间将其记录在案,并下车开展现场问题排查。
“以前发现污染源后,我们得到现场采样,再将样品送到实验室分析,整个流程走下来耗时耗力。”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大气科负责人陈珂介绍。走航车的投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走航车依靠多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更精准,为执法人员提供了及时、直观、全面的决策依据。”
监测发现异常后,污染源溯源也是难点。潘鹏全记得有一次检查秋滨工业园区,在一处厂房楼下,走航车显示数值超标,工作人员立刻下车巡查污染源。走航车结合监测数据与污染企业清单、气象信息、遥感影像等,构建污染物扩散模型,根据风向风速模拟污染物传输路径,圈定可疑排放源。
此外,大气走航车还能与无人机、高空瞭望系统等组成“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形成“监测—识别—处置”闭环。“通过走航监测得到的大气污染物立体画像,可以对企业偷排漏排,园区异味投诉等难以界定的大气污染问题进行精准溯源,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陈珂说。
作为空气检测的千里眼,大气走航车通过“科技+治理”的创新模式,实现了从“人防”到“技防”的跨越。随着监测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大气走航车还将在精准治污、科学决策中发挥更大效能,让环境执法更为“耳聪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