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4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管道输水提速八倍

武义“双水源”为粮田解渴

本报消息(记者 吴晓)面对持续高温,近日,武义清溪口水库开闸放水,清澈的水流沿着渠道奔向桐琴、泉溪两镇的农田。本轮抗旱放水持续2天,总量约15万立方米,为沿线6000余亩农田解了燃眉之急。

对桐琴镇金湖村种粮大户朱伟洪来说,如今的灌溉场景和3年前相比已是天壤之别。2022年,他承包的千亩水稻因缺水大幅减产,而如今,除了有清溪口水库提供灌溉用水,当遇到水库水源紧张时,只需在附近的电灌泵房按下绿色按钮,武义江水便顺着管道迅速流入田间。“再不用为水发愁了,种粮也更有底气。”他感慨道。

这一变化得益于去年建成的清溪、芦北溪抗旱应急工程——武义县投入600多万元在清溪河道铺设PE管道,代替原有的河道、沟渠输水灌溉方式,仅需1小时,武义江水便可到达金湖村的农田,实现农业用水双保障和精准灌溉,大大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我们开辟新的水源,在武义江新建取水池、电灌站,通过PE管道将武义江水提水4.6公里到清溪、芦北溪上游农田用于灌溉。当清溪口水库水源紧张时,使用电灌紧急提水灌溉。”武义县水务局工管科负责人胡卫星介绍,过去灌溉水源流到金湖村需7至9小时,如今缩短至1小时,不仅解决了“水尾巴”难题,还实现了水库与江河“双水源”精准保障。

今年6月,清溪口水库灌区入选2025年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成为我省仅有的两个入选灌区之一。该项目总投资6961万元,已获中央资金2414万元,计划将灌溉保证率提升至90%,改善灌溉面积2.25万亩。据该县水务局数据,去年6月以来,该水库已实施抗旱放水9次,累计供水350万立方米,保障了1.2万亩农田用水。

据了解,武义县更多水利工程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在源口水库南干渠末端的大田乡宏阁村,一项投资96万元的提水工程已于去年9月投用,今年春灌期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当地3000多亩农田的灌溉难题。与此同时,该县正谋划更长远的水利布局:八百水库工程已完成社会风险评估,项目正在推进中,建成后年增供水3400万立方米;中部水库联网工程的规划则通过联动3座小型水库,预计每年可为清溪口水库补充2200万立方米水量。

水流过新修的管道,也流过村民舒展的眉头。从应急抗旱到长效保障,武义县用一条条管道、一座座泵站,织就一张润泽良田、守护粮仓的安全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