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中医医院将启动第五届夏季养生节
赴一场“冬病夏治”养生之约
记者 朱静怡/文 通讯员 吴梦/摄
近期金华的“热力值”持续飙升,一年中最“热情似火”的三伏天来了,传统“冬病夏治”治疗项目也将在市民的期盼中如约而至。
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的健康与天地自然之气相应,夏季阳气盛于外,是治疗冬病的最佳时节。7月20日,今年初伏开始第一天,金华市中医医院第五届夏季养生节暨“冬病夏治”开启,以三伏贴、艾灸、中药调理等为核心,为冬季易发疾病筑起健康防线。随着全新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投入使用,今年市民“趁热打贴”的体验也将升级。
抓紧时间 “贴”出健康
今年三伏天仅30天,是近10年罕见的“短伏年”,然而短三伏只是听起来凉快,暑热威力可不会打折扣,湿热交织较往年更甚,人体阳气升发窗口期压缩,意味着“冬病夏治”调养更需抢抓黄金时间。
自夏至开始,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便已感受到了“冬病夏治”带来的就诊热潮。每年这个时候,前来咨询和提前预约“冬病夏治”的市民络绎不绝,按照往年惯例,这种火热势头会在头伏当天达到顶峰。
市民陈大姐一到冬天就容易咳嗽,一咳就是半个多月,为此她四处求医,吃了不少药。前年夏天开始,她在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接受三伏贴治疗,没想到那年冬天就有了改善,坚持两年后,冬天咳嗽明显缓解了。
所谓“冬病夏治”,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在夏天的时候治疗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三伏天阳气最为旺盛,人体阳气也随之蒸腾于外,气血流通更为顺畅,经络穴位也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在“天人合一”理念指导下,依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精神,以“因时制宜”“未病先防”为原则,借助自然界的阳气,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能够达到温阳散寒、扶正祛邪、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进而有效预防和治疗冬季易发作的疾病,实现“治未病”的目标。
市民王女士患有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总是反复鼻塞、流鼻涕,随身必备纸巾,夏天在空调房里不停打喷嚏。针灸科副主任医师徐群飞为她进行三伏贴治疗,通过大椎穴、风门穴、肺俞穴、膏肓穴、膻中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贴敷,连续治疗3年后,王女士鼻炎发作频次明显减少。“鼻炎缓解了,晚上睡得好了,以前困扰我的头晕都好多了,医生你听,我现在说话都没有鼻音了。”前不久来复查时,王女士特意打听了今年三伏贴的开贴时间。
三伏贴即穴位贴敷治疗,是“冬病夏治”的特色手段。通过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药物成分经皮肤吸收,直达病所,起到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金华市中医医院根据患者体质和疾病类型,提供30余种慢性病、常见病的贴敷方案,由专家团队精心研究组方和选穴,精准贴敷治疗。
金华市名中医、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陈泽莉介绍,在临床应用中,三伏贴展现出广泛的适用性,尤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调理效果显著。呼吸系统疾病是“冬病夏治”的重点适用领域,包括慢性咳嗽、哮喘、急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疾病。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因感受风寒湿邪而引发的其他疾患也适合采用三伏贴进行治疗。对于亚健康状态的调理,三伏贴同样具有独特优势,适用于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疲劳、体虚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人群。
医生提醒,贴敷当天不宜洗澡,局部避免见水,同时注意避风;儿童每次贴敷时间为1—2小时,成人每次贴敷4—6小时,贴敷过程中应视贴敷部位皮肤具体反应,及时取下;贴敷当日及次日,忌食生冷、辛辣及肥甘厚腻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注意清淡饮食;若贴敷后局部出现水泡,应注意保护创面,避免抓破感染,必要时可前往医院处理。
多管齐下 妙招多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外,临床上其他因感受风寒湿邪而致病的疾患也适合“冬病夏治”,比如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溃疡病、慢性腹泻、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脾胃虚寒性疾病;各类痛症,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腿冷痛、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的疾病;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亚健康状态,如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疲劳、体虚易感以及免疫力低下等。
“冬病夏治”的妙招可不仅仅有三伏贴,可以归纳为三字诀,即贴、灸、敷,包括针灸、温针灸、穴位贴敷、拔罐、艾灸、督脉铺灸、药敷、火龙灸等。在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市民可以接受个性化的综合治疗。
每年一到三伏天,针灸科的治疗室里就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患者趴在治疗床上,后背铺着温阳补虚的生姜、督灸粉,再放置艾柱进行艾灸,薄薄的烟雾蒸腾而上,而患者已经进入了梦乡。
“感觉就是睡了热乎乎的一觉,醒来感觉浑身舒坦。”市民郑大伯有腰痛的问题,冬天发作尤其严重,坚持做了几年督脉灸以后,感觉症状缓解了不少,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
一名家住东阳的年轻男子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每年夏天都会特意请假赶来金华市中医医院接受督脉灸治疗。过去他总是受到腰背部胀痛的困扰,晚上睡觉翻身困难,天气冷时愈发严重。在针灸科连续5年接受督脉灸治疗后,疾病发作明显减少了。
现代人久坐空调房、嗜食冷饮等习惯易损伤阳气,常表现为体质虚寒如长期手脚冰凉、易感冒腹泻、宫寒痛经,慢性劳损如久坐腰背酸痛、颈椎病等,以及亚健康状态如疲劳乏力、失眠多梦、免疫力低下。中医称“督脉”为“阳脉之海”,通过督脉灸“借天力补阳气”,既能增强抗病能力,又能为秋冬储备能量。督脉灸是三伏灸的一种,是通过艾灸刺激人体穴位以扶助阳气,增强抵抗力,使疾病少发作甚至不发作。目前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开展的三伏灸有督脉灸、火龙灸、隔物灸、温针灸等。
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推拿科是浙江省中医药重点专科,金华市优先发展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农村中医药骨干(针推专业)培训基地,金华市针灸推拿临床、教学、科研中心基地,是石学敏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国医大师工作室所在科室,现已成为该院最具中医特色的科室之一。在浙江省名中医、科主任冯祯根带领下,科室在保持传统中医精髓的同时不断创新,现有浙江省名中医1人、金华市拔尖人才1人、金华市名中医3人、金华市青年名中医1人、国医大师弟子3人,多人在国家级、省级学会担任副主任委员、委员。
未病先防 护健康
“暑假在家空调吹多了,感觉人没力气,我适合用什么方法调理?”
“孩子胃口不好,今年都没怎么长个子,家里特别着急,中医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女儿有支气管哮喘,但她还在上小学,这么小的年纪能贴三伏贴吗?”
这两天,来到金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咨询的市民不少,其中不乏带孩子的家长。对于大家的疑问,治未病中心主任曹树琦都给予了耐心的回答。
“‘冬病夏治’适宜人群广泛,小朋友当然可以接受相关治疗。”曹树琦说,患有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儿童,在冬季遇寒后容易诱发或加重疾病,借助三伏天进行中药敷贴,可以起到温经通络、调畅气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从而缓解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金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治未病”能力建设项目单位,2019年获批浙江省中医药“十三五”重点建设专科。目前中心配备各类先进的中医诊疗设施,技术力量雄厚,诊疗综合能力位居我市前列,是该院开展“冬病夏治”的另一重点科室。
中医“治未病”的根本原则在于道法自然、平衡阴阳,通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目前,治未病中心开展的特色业务包括循经诊察及经络治疗,儿童生长贴、三伏贴、三九贴等系列穴位贴敷,更年期保健、中医体质辨识、红外热成像、中药、膏方、针刺、拔罐、放血疗法、艾灸、刮痧、砭石、小儿推拿、红外线治疗等。扶阳灸也是科室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用艾叶进行施灸,艾叶是纯阳之物,通透性很强,可以达到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的目的。无论是在疾病治疗方面,还是在预后方面,扶阳灸配合中药治疗均收获了良好的反馈。
“冬病夏治”虽好,却并非适用于所有人,阴虚火旺体质者、两岁以下儿童、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热、正在咳嗽)、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有严重皮肤病、过敏体质及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者等,都不适合进行贴敷治疗。治疗“冬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连续3年为一个疗程,患者应坚持治疗,不能半途而废。
今年的“冬病夏治”分别在金华市中医医院总院、分院和婺城中医院进行,其中总院的治疗区域位于今年5月全新投入使用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大楼中,分别是5楼的针灸推拿科、10楼的针灸推拿治疗区和8楼的治未病中心,焕然一新的环境、浓厚的中医药文化氛围将为患者提供全新的就医体验。医院现已开通预约通道,建议市民提前咨询,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科室。预约时间: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