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7日 

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第01版:头版

参保群众达438万人 为失能人员减负3578万元

我市长护险制度让失能老人“老有优护”

本报消息(记者 胡哲南)昨日,市医保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访客——长期护理保险受益人家属陶某。他送来一面绣有“长护保障卸重担 医保关怀暖人心”的锦旗。

陶某母亲方老太今年93岁,失能已逾6年。此前,方老太的日常起居主要依赖家属或雇请同村人照料。自我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后,陶某为母亲提交了失能等级评估申请。经专业评估,方老太被认定为“重度失能Ⅱ级”,开始享受专业护理服务。

“如今每周有3次、每次2小时的护工上门服务,母亲被照顾得干净清爽,精神状态也明显改善,我的负担轻多了。”陶某感慨道。他特别提到,护理员操作专业、服务细致,让他倍感安心。

据了解,我市长护险护理服务由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提供。这些护理人员经过系统培训,掌握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能根据失能人员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照护服务。同时,医保部门还对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的护理员服务效果进行监督,确保护理服务质量。

自今年1月1日全域推行以来,我市长护险政策始终坚持以失能人员为中心,通过提供专业、规范的长护服务,努力提高失能人员生存质量,让他们享受更有尊严、更高质量的生活。

在申请流程方面,长护险待遇申请分为线下和线上两种途径。线下申请可由参保人或监护人、委托代理人就近向医保经办机构受理窗口提出,或委托居住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入住的定点护理机构代为申请;线上申请则可通过浙里办App的“浙里医保—浙里长护在线”提出评估申请。

待遇标准上,失能等级评估结果为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可享受长护险待遇,待遇形式包括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种。居家护理由定点长护服务机构在参保人员家庭住所内提供服务,包含42项生活照料护理服务和33项医疗护理服务,长护险基金按服务时长支付,每人每月不超过25小时,支付标准为60元/小时,其中基金支付80%;机构护理则由定点长护服务机构在机构内提供全日护理服务,支付标准不超过80元/床日,长护险基金支付70%,每月可为群众减轻经济负担约1680元。

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市长护险制度运行平稳,参保群众已达438.66万人,待遇享受人数达7569人,为失能人员减负3578.6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