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迟迟未拿到?原来是工友间一场误会
记者 吴彰义
“再不给钱,我就躺在工地门口不让施工。”近日,在金华开发区秋滨街道马鞍山社区金湖雅苑小区路边,四川籍民工邓师傅情绪激动地对着电话嘶吼。这一幕被正在走访的社区网格员小陈及时发现,一场紧急救助与协调行动随即展开。
据了解,邓师傅去年10月随老乡来金华务工,工资至今未结清,如今到了“没钱吃饭、没处落脚”的地步。他多次向包工头讨要工资无果后,情绪濒临失控,甚至萌生了极端维权的想法。
小陈和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合作,一个耐心安抚邓师傅,倾听其诉求并详细记录务工信息,另一个联系包工头所在施工单位,协调欠薪事宜。施工单位表示,事情已过去近一年,需时间核实具体情况。
为避免矛盾激化,社区与施工单位协商,优先解决邓师傅的基本生活。经过沟通,施工单位同意暂时将邓师傅安置在项目员工宿舍,确保其有落脚处。小陈陪同邓师傅一起到员工宿舍,并反复叮嘱:“先安心住下,欠薪的事我们会盯着施工单位核实,一定给你个说法。”
随着核查深入,细节逐渐清晰。施工单位介绍,当时结算工资时要求提供工商银行卡,邓师傅因没有银行卡且没时间办理,便与包工头协商,将工资发放到同来务工的工友卡中,再由工友转给他。包工头按约定把邓师傅的工资打给了那名工友,可工友一直称没收到钱。这成为核查的关键点。
为弄清真相,施工单位财务人员拉出打款记录,并让该工友到银行核实。结果显示,当时工友卡上有两笔数额相同的款项汇入,因数额一样,工友误以为是同一笔钱,所以才说没收到邓师傅的工资。误会解开,在社区工作人员见证下,工友当场将工资转给了邓师傅。
拿到期盼已久的工资,邓师傅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社区了。”
小陈表示,作为网格员,会继续当好“桥梁”与“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多留意外来务工等群体的需求,协助他们规避类似纠纷,用细致入微的服务,让遇到困难的群众感受到社区的温暖。